- 文章來源 民生報文化風信A12版
- 刊登日期 2004-07-21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黃寤蘭
荒謬劇寫實化 心有餘力不足
展演名稱:田姐與莊周
展演團體:國光劇團豫劇隊
展演時間:92.7.16~18
展演地點:台北國家劇院
很少拿付正經心腸去看「大劈棺」之類的戲的,無論是度脫修道或人性試煉,都難免在荒唐無稽上再胡謅瞎掰,看個舞台與演員二百五式的熱鬧罷了!童芷苓版大名鼎鼎,觀後也不過如是。
這回川劇的編劇徐棻卻偏要在荒唐無稽上做篇正經文章,而且名字還訂個《田姐與莊周》,把這個故事中向來有意被矮化或忽視掉的重要女性角色給名正言順地祭出來,把由來一樁為投合市場而驚聳駭異的公案變成男女心理探索,或說,將荒謬無稽寫實合理化了,顛覆掉歷來眾多文人的八股或奇幻之思,看著看著不免也正經起來,不知是此戲的得或失。
當楚王孫以一個真實人物,而非莊周幻化的人形出現在舞台上時,編劇的想法已昭然若揭,觀眾對田氏身為女人(而非僅命運註定慘遭丈夫戲弄的女人)的身分立刻從懷疑睥睨轉而為期待寬容,同意她可以有自我人性與命運選擇的發展;當莊周從男人的角度忌妒或好奇妻子對自己的情愛真實時(而非單向懲罰或度化時),男女性立刻從主宰與被主宰的命運,變成互相統領的對體;而當一場試煉造就莊周的徹悟,決定「放生」妻子,卻將妻子送進死亡的陷阱時,固然造成強大的戲劇張力,但馮書中田氏勇於追求愛情,主動向楚王孫提親的鮮明大膽性格也蕩然無存,不用說汪本中露骨的情慾描繪,成了街談物議、禮教法俗下無從逃遁的柔弱犧牲者,使此戲從一齣仙道奇觀劇變成社會寫實劇。
至於戲劇呈現本身,不管前段的蕪雜不振,有了後段王海玲高亢激越、道地磁實的精彩唱作,就達成了欣賞的目的,她在傳統聲腔與創作旋律中的咬字行腔、強弱吞吐、情感拿捏與風格表現上,從來都不令人失望;舞台與燈光設計為烘託人物心境與情境而做的變化雖有可欣賞處,管弦化的音樂及唱腔已泰半消弭掉梆子腔的土俗激越韻味,在一味淺薄歌舞劇化的戲曲風潮中,不免令人懷念起梆子的土、脆、俏;電子音樂的運用隨俗造境,無傷大雅,但也無所進益;童兒醜姑的紙人舞點到為止,加上點川劇變臉,不痛不癢,而大量運用的火神、花仙、精靈、老寡婦等原本可以在寫意氛圍下創造脫俗表現力的群體戲,可惜只是技藝的呈現或略事編排,沒有形成整體劇場的有力條件,《田姐與莊周》還有段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