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文化風信A12版
  • 刊登日期 2004-07-21
  • 類別 音樂舞蹈
  • 作者 顏華容
包裝室內樂 還有待努力

展演名稱:夢幻名曲系列2
展演團體:故鄉室內樂團
展演時間:93.7.17
展演地點:國家音樂廳


成軍三年,「故鄉室內樂團」向以「貼近聽眾」為取向設計曲目,在國內同類團體中特顯清晰「親民」形象,此次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的親子演出,由導聆人、樂團創辦人與觀眾的互動中,可感受「故鄉」已耕耘出自己的觀眾群。
 
以串場形式穿插樂曲間的導聆人表現稱職,悅耳言談活化氣氛,可愛親切頗受歡迎;若能再求內容正確、妥善規劃觀眾在長達兩小時演出的「意向動線」,應能增益其效。

雖為「室內樂團」音樂會,「故鄉」仍循例安排夾雜室內樂與獨奏曲目。演出者技藝高超,卻仍顯成軍未久、尚待磨合;復以弦樂四重奏除演奏莫札特《狩獵》第一樂章外,餘皆為樂團創辦人林肇華醫師編寫的「世界名曲」,加上節目單列出之「獨奏」「名曲」、鋼琴三重奏的改編「名曲」、與舒伯特《鱒魚》五重奏第四樂章,雖豐富卻倥傯紛繁。

林醫師安排曲目用心良苦,或許意在以人人耳熟能詳的「世界名曲」為媒介,使觀眾親近各種編制的室內樂;然除在「高檔次」的國家音樂廳聽到《多拉ㄝ夢》《小白花》的驚喜外,實則觀眾仍難領略「室內樂美在哪裡?」肇因室內樂的核心意義─樂器語彙的互動─反被著名旋律「吞噬」,而苦心經營的改編曲徒顯陌生。

若意將此團定調於通俗親民、以膾炙人口的旋律包裝室內樂,則或應考慮將精良的編曲改寫計畫列入「故鄉」發展藍圖。是以當晚曲目皆短,為數頗眾的改編曲多以變奏曲形式寫作,雖改編者秉心竭力見諸和聲與音型變化,卻不免因形式重複、樂器語彙扞格而生缺憾。

究竟以引介室內樂之美為的、漸次拓展曲目與觀眾聆賞象限,抑或純以通俗旋律包裝室內樂以收普及之效,可能是以赤誠推動音樂的「故鄉」將來必須斟酌的;室內樂團藝術品質繫於常態組合與排練,若能固守已有合作默契的傑出弦樂成員,相信「故鄉」不需公投亦能永續走出自己的路。

言及於此,筆者以為專業音樂工作者或應自省:何以此範疇成果冷清,竟賴非專業訓練者著手自編自譜曲?面對演奏者在有限時間內演繹的陌生編曲語彙,聽者如何欣賞,何以論衡其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