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文化風信A12版
- 刊登日期 2004-09-08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楊美英
台灣版搞笑仲夏夜
展演名稱:仲夏夜之夢
展演團體:南風劇團
展演時間:93.09.03
展演地點:高雄中正文化中心至德堂
這是一齣小孩和狗都上了舞台的戲劇作品。南風劇團與德籍導演Hinrich Horstkotte 共同將莎翁喜劇《仲夏夜之夢》於高雄交織成形。
劇情主線在描述四對情侶的愛妒怨嗔、波瀾起伏,包括公爵與女王、兩雙年輕男女、仙王與仙后,場景設定則是第一幕從城市啟動,爾後的二、三、四幕完全發生在森林,最後回歸城內的婚禮場面,皆大歡喜收場。
所以說,這齣戲的表演空間分為現實、魔法的兩個世界,含納了後者的仙王仙后和精靈們,以及前者的王公貴族們,再加上籌備婚禮上餘興表演的市井平民們,一共三組人馬。
白色舞台上錯落立著白色鏤空的葉脈,看來漂亮細緻,希望與情節的進展產生更強力的呼應或變化;若干懸吊的白色雲朵,也只是偶爾彷彿無意識的上下晃動,沒有發揮更大的邊際效應。不過,相異於至德堂的鏡框式舞台,即將前進台北紅樓的巡迴五場,據悉為環形劇場的空間裝置,令人期待。再者,角色造型的區隔清楚,繽紛多彩,其中以蜥蜴、猴子作為仙王、精靈帕克的服裝設計原型,堪稱有趣的點子,可惜這趣味並沒有於相關角色徹底一貫;「戲中戲」部分的獅子、月光一組人,造型可愛逗趣;另外,本應與公爵女王同處一樣國度的四位年輕人,粉紅嫩綠的現代式樣好像不同時空的子民,視覺稍嫌突兀。
面對莎翁長篇華麗文藻的台詞,顯然有些演員默記得很辛苦,句讀不顧,咬字不清,一如劇中台詞所言「就像小孩吹笛子--有聲音,可沒有控制」,於是動人的詩文「好像一條糾纏在一起的鎖鏈,一點都沒壞,但亂成一團」。如果加強聲音表情、內在動機、表演能量的掌握,相信在讓人肯定的誠意、賣力之餘,可有相當進步空間。
表演全長三小時,演員們交代口白同時還有許多肢體動作,諸如翻觔斗、綵帶舞、鑼鼓點,甚至是手比「三條線」、俚俗台語等搞笑路線的表演手法,都是導演擷取台灣生活所見所聞的靈感,加上流暢機敏的場面調度,全劇洋溢輕鬆歡樂氣息,不少現場觀眾明顯的被娛樂了。
但是,捨去變化曲折的情節本身,一再的搞笑,加上缺乏整體戲劇節奏的有效經營,再多的表演花招,也會趣味遞減,疲乏了觀眾,餘韻不足。而且,部分演員為了「服務」繁多的身段、走位,搞得有點「身聲」分離,有待加強磨合。
或許台上諸多的肢體語彙、表演元素,扣除德國原裝進口的以外,恰恰好展現了這位外籍導演眼中所看到的台灣文化--有意思的問題是:什麼才是我們自己所看見、建構的台灣意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