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文化風信A12版
  • 刊登日期 2004-09-08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陳漢金
奇幻與現實的游移

展演名稱:瑤姬傳奇
展演團體: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台北歌劇工作團
展演時間:93.9.5
展演地點:台北國家戲劇院


《瑤姬傳奇》的導演王斯本,將這齣以大禹治水為題材的演出,定位為「神話歌劇」,編劇陳鈞潤認為,這段中國上古傳說具有史詩般的特質。此劇的整個製作、演出,似乎有意擺脫以往「梁祝」、「白蛇傳」、「西施」式的細緻婉約,嘗試藉者一段太古洪荒的傳說,拓展出寬闊廣遠的格局,營造出奇幻幽邈的意境。

此劇刻意營造史詩式的效果,在結尾的第三幕中無疑是較成功的。在第一幕裡,編劇者陳鈞潤(港)與樸月(台)太拘泥於大禹如何在仙女瑤姬的協助下,取得天界的「息壤」去平息洪水的瑣碎情節交代,而未能提供給作曲家陳能濟(大陸)、舞台設計家彼得.施克勞(Peter Sykora,德)充分施展想像力的空間;整幕先後在天庭、瑤池與人間的故事鋪陳,顯得冗長平淡,音樂上太多的人物、事件交代的宣敘,缺少了些虛無飄邈的靈性。第二幕「水晶宮中龍王逼婚」所呈現的海底龍宮世界,雖具有較多足以讓想像奔馳的空間,然而龍王、蝦兵蟹將過多平凡無奇的對白與插科打諢,卻降低了神秘感。第三幕的「刺殺巫龍兩情難捨」與「心碎腸斷鴛夢成空」,儘管瑤姬屠龍場景的氣勢不甚足夠,然而瑤姬殉身,化成巫山神女 的結尾,無論聲樂或管絃樂,都成功地推起一個有如好萊塢電影結局般的漂亮高潮。

精通民族器樂與西方管絃樂創作的陳能濟,在此劇中呈現出民族樂風與浪漫風格精巧而流暢的融合,管樂器與民族樂器(二胡、管子)節制而適度的應用,經常能激起推波助瀾的效果。幾位主要演唱者-盧瓊蓉(瑤姬)、徐林強(大禹)、陳榮貴(海龍王)、廖聰文(天帝)、裘尚芬(西天母)等,各自都有著得體的表現。施克勞夫婦的舞台與服裝設計,兼融神話電玩與西方洛可可「中國情調」(Chinois-erie),儘管能經營出相當程度的詭異奇幻效果,卻顯現出猶豫於史詩與童話之間的矛盾-既不像《尼貝龍根指環》,也不像《魔笛》。既非史詩也非童話、既非奇幻也非現實、在憧憬非凡高超之際卻充滿平凡無奇,這些意境上的含糊、不明確,應是整齣《瑤姬傳奇》令人感到困惑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