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文化風信A12版
  • 刊登日期 2004-09-22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傅裕惠
一心劇團 好一股金光活力!

展演名稱:蕃薯頂的鐵支路─烽火英雄劉銘傳
展演團體:一心劇團
展演時間:93.9.4
展演地點:台北市社教館城市舞臺


即使擁有感動回饋的掌聲,一心戲劇團此次動員龐大的人力、財力,並展現高度誠意與企圖的新作《蕃薯頂的鐵支路─烽火英雄劉銘傳》,卻只有連續兩天連演4場的「壽命」。一則試圖描繪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建設台灣6年的歷史劇作,既要陳述劉銘傳的重要功勳,又得不時鋪陳劇中幾個虛構要角的性格與情節,以致長達3個鐘頭的演出裡,幾乎鬥打爆炸、愛恨情仇什麼都有,卻可惜了劉銘傳這個角色,失去了表現的鋒頭。

這齣新編劇作能以歷史為材,編綴出胡撇仔戲獨具的情愛纏綿,幾個角色的設計如客家青年羅台生(朱陸豪飾演)、劉銘傳侄子劉朝帶(孫翠鳳飾演)、社交名伶鳳凌霜(孫詩雯飾演)與流浪戲子張李成(孫榮輝飾演)等等,其實都有交叉互動成為好幾集八點檔戲劇伏筆的潛力。可惜了整體製作時間與呈現篇幅的侷限(儘管已經演了3小時),在編導無法顧及情節焦點的情形下,難得有人「共襄盛舉」,也只好使勁全力把所有人物搬上台面;幸好導演劉光桐掌握住了動作武打的場面和節奏──即使多處身段、武功的呈現不是盡臻完美,唱段與程式執行甚至稍嫌粗糙,《鐵支路》幾處與當下政治現實相仿(例如族群與政治內部鬥爭等)的情節,依舊引人共鳴。

討喜逗趣的劉朝帶,由明華園當家紅星孫翠鳳飾演,不論站在哪個角落,深具魅力的一舉一動,盡得觀眾焦點。飾演主角的鄭詩佩,其實外型、唱腔都值得期待,卻因刻意的角色特質壓抑下(比如一般人對因公忘私的英雄人物的想像),不但抓不住由小生轉老生的行當特性,也沒有揮灑出「悲劇英雄」的深度,著實可惜。這不禁讓筆者想起河洛歌子戲團另一個轉型成功的演員許亞芬,新一代演員諸如鄭詩佩等,應可如此自許。

另一位認真動人的演員朱陸豪,在高聲唱作「都馬」、「七字」調時,博得現場觀眾一致喝采;一則是一般少見京劇演員能自信唱出歌仔戲曲調,二則朱陸豪身段動作乾淨俐落,情感表演的詮釋相當深刻。京劇與歌仔戲美學的扞格不入,也就這麼直接呈現,反而有種「尷尬」的感動。

自明華園於2002年推出的《鴨母王》、2003年的《呂洞賓》,直至如今一心戲劇團的《鐵支路》,這一脈互動的歌仔戲人才資源所創作的多語呈現,和複雜多變的機關技術(該給舞台監督劉培能一些掌聲),筆者皆樂於給予肯定、鼓勵,不論是不是符合市場口味,倒也在某些虛偽矯情的台灣藝術文化中,大膽展現台灣歌仔戲的活力與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