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文化風信A12版
- 刊登日期 2004-11-10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江映碧
戲劇張力不足 意猶未盡
展演名稱:天鵝湖
展演團體:基洛夫芭蕾舞團
展演時間:93.11.4
展演地點:國家劇院
擁有120年(1886-2004)古典芭蕾金字招牌的基洛夫芭蕾舞團,要在國家劇院演出其經典舞碼《天鵝湖》,這是台北人夢寐以求的藝術饗宴,如果說浪漫芭蕾「仙女」是巴黎歌劇院的壓箱寶,那麼古典芭蕾「天鵝湖」絕對是基洛夫芭蕾舞團船家的劇目。
自從1895年法國芭蕾大師裴堤帕(Petipa)與伊凡諾夫(Ivanov)為基洛夫芭蕾舞團的前身﹣馬林斯基劇院首創作此舞劇後,110年間《天鵝湖》一直是芭蕾舞台上的一塊瑰玉,被不同團體的編舞家,不斷地琢磨出變化多端的色澤與光芒,曾經重建與改編此劇的舞蹈家不勝枚舉,其中最有名的版本包括:英國皇家芭蕾舞團﹣依循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原版音樂重建﹣充滿戲劇效果之《天鵝湖》;以社會的眼光及心裡學上的分析來重審慎這個古老舞劇,馬滋·布爾(Matthew Bourne),他們都賦予了《天鵝湖》全新的視野及意義,但是相較之下,裴堤帕的原始舞作還是最受藝術家尊崇與觀眾喜愛的版本。
原作四幕冗長的舞劇,只要劇情合理不突兀,常被剪輯成兩幕或三幕是不足為奇的事,但天鵝第二幕包括:天鵝群舞、公主的獨舞、大天鵝雙人舞、小天鵝四人舞、是全劇的精華;第三幕宮廷選妃﹣黑天鵝的32圈鞭轉是全劇的高潮,基洛夫芭蕾舞團此次演出的《天鵝湖》是由謝爾格也夫於50年前重建,三幕四景的「天鵝湖」,此劇的精髓部份當然被完整地保留。但是原來全長2小時55分的舞劇,這次演出不到兩小時就演完了,雖然讓劇情變得簡潔緊湊,但是由於舞者整體表現的戲劇張力不足,總覺得有意猶未盡之感。
首席芭蕾伶娜洛帕特金娜(U.Lopotkina)確實是ㄧ位世紀之星,她擁有高雅的氣質,近乎完美的修長身材,柔似流水的雙手,晶瑩剔透的舞姿,加上靈巧的足尖功夫,確實非常迷人。分飾黑、白天鵝公主絕然對比的角色時,雖反差稍嫌不足,但是她完美的技巧與傳神的演出,隨時擒住觀眾的心,受到觀眾的歡呼、喝采。
相較於洛帕特金娜的全神貫注,首席男舞者寇爾孫徹夫就顯得動作隨性演技呆板,他是一位盡職的舞伴,卻缺少優雅高貴神韻,與融入劇情的專注力,這也是造成演出成績不符預期的優異與完美。
《天鵝湖》的故事內容簡單通俗,舞者若沒有優雅的氣質、修長的身材、精良的技巧、整齊劃一的舞步......加上華麗的服飾佈景,是很難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基洛夫芭蕾舞團﹣馬林斯基劇院是古典芭蕾的發源地,最完美的《天鵝湖》應該由它來保留與承傳,當我們看到不整齊的隊形、失誤的跳躍或不夠細緻的技巧表現時,確實是有些許失望與失落感。當然我們也能以表演場地不夠深廣、舞者年輕、旅途過於勞頓...等理由解釋之,但是對於世界一流的芭蕾舞團這些理由常是無法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