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文化風信A12版
  • 刊登日期 2004-11-10
  • 類別 音樂舞蹈
  • 作者 林郁晶
生命與時空的對話

展演名稱:巴赫:郭德堡變奏曲
展演團體:蘇黎世芭蕾舞團
展演時間:93.10.30
展演地點:國家劇院


來自瑞士,被先鋒論壇報(The Herald Tri-bune)譽為「全歐洲最出色的舞團」─蘇黎世芭蕾舞團,在藝術總監及編舞漢茲.史波爾列(Heinz Spoerli)的帶領下,以《巴赫:郭德堡變奏曲》(Bach- Goldberg Variations)讓台灣觀眾見識到歐洲舞蹈大師的創作風範與特有舞蹈風格。當年,巴赫創作「郭德堡變奏曲」是為了幫助俄羅斯伯爵解決失眠困擾,但是史波爾列融合現代與古典的舞蹈形式,運用肢體線條交錯、光影明暗對比,所編織出優雅美麗的畫面,同樣令現今的觀賞者捨不得闔上眼睛!

根據巴赫樂章編創的《巴赫:郭德堡變奏曲》,雖然是一齣強調「看的到音樂」沒有強烈戲劇主題引導的舞蹈作品。但是史波爾列不純粹只是演繹巴赫的音符,而是以舞蹈語彙訴說生命的演出。史波爾列以形式(Form)傳達舞蹈內容,而非以內容闡述舞蹈主題,因此舞者炫麗的肢體底下埋藏著編舞者的人道關懷。這種意涵在大幕開啟、鍵盤聲響起、舞者分散在白色舞台的那一剎那開始,人生「聚散、分合」的情境,便在史波爾列時而急促時而緩慢、時而聚集時而分散的動作組合中,潛藏在舞者舉手投足之中。身影交錯、肢體交織的分秒,已經啟動了一場生命風景與時間、空間的對話。

史波爾列對於舞蹈畫面的處理有其獨到之處,他是營造壯麗群舞場景的箇中好手,同時也善於使用多焦視覺方式經營舞蹈場景:有時一組舞者表情;一組舞者寫意;另一組則經營空間隊形。這種編舞手法經常穿插運用於《巴赫:郭德堡變奏曲》之中。他信手拈來動態線條紋理清晰,畫面佈局變化豐富,圓融流暢不見一丁點的阻礙滯怠。動作素材取樣多元,史波爾列一方面運用現代舞舒緩自由的身形、流暢多變的空間,另一方面以細膩柔順的舞步延續傳統芭蕾精準雅緻的彈躍旋轉,轉銜饒富新意的雙人托舉。這種打破舞型框架,悠遊於芭蕾與現代舞之間的特殊舞風,相當獨樹一格,同時也傳遞當代舞蹈的自由性與包容性,並以特有的肢體旋律開拓舞蹈新視野。如是,在此舞蹈中,觀眾領略了人與人的機緣,有如耳際一抹清音,雖然見不到音符痕跡,但是樂聲早已入耳。史波爾列以灑脫的態度包裝人際關係,在分合來去之間,將現代主義(Modernism)及新表現主義(Neo-Expressionism)的準則鑲入舞者輕靈的肢體動作,舞台畫面卻交織出凝重不能承受的人生思維。

清明亮麗是《巴赫:郭德堡變奏曲》的特質。舞台佈景簡單素雅,在燈光照射下閃耀清明光輝。服飾設計簡約乾淨,貼身的剪裁不失前衛與感性,妝點出舞作新古典主義精神。舞者充滿明星風采,肢體優美天賦優異,不僅芭蕾根基渾厚舞技精準,更掌握節奏快慢和氣氛堆砌,將此舞作表現淋漓盡致。編創者與表演者之間完美貼切的合作,為此舞作增添光彩。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在表現形式上雖為耀眼的現代藝術,內在裡卻閃爍古典精髓光輝。史波爾列流暢的舞句組合,在舞者身形移轉變換間傳達芭蕾美感,拼組出饒富現代感的風格。在烏克蘭著名鋼琴家亞歷克希‧波特維諾夫(Alexey Botvinov)現場鋼琴伴奏下,琴音轉化為翻飛的雙手與跳躍的步伐,有如琴鍵一字排開的結尾隊形,幻化成當代舞蹈詩篇,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