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文化風信A12版
- 刊登日期 2004-12-01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林芳宜
意境無邊之淋漓戲味
展演名稱:試妻!弒妻!
展演團體:國光劇團豫劇隊
展演時間:93.11.10
展演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跨界製作」已成為近幾年來台灣藝術界的創作主流,無論是表演藝術範疇內各類形態的結合,或是與視覺藝術、多媒體等的合作,創作者的觸角已然打破種類與型態的藩籬。然而縱使「跨界」的創作與呈現已行之有年,在眾多跨界作品中,仍以「實驗品」居多,成熟的融合之作難以遇見。因此筆者懷抱著既期待又怕失望的忐忑心情,在周末的午後前往實驗劇場,一窺國光劇團豫劇隊的聲音劇場《試妻!弒妻!》之究竟。
尚未進入劇場時,耳中已傳入罄的聲音,緩慢沉穩而有規律的敲擊,在等待的空間裡開啟了觀眾的想像。待開始入場時,一腳跨進滿地黃葉、以漂流木錯落置放的走道,彷彿瞬間進入千年古剎之中,而戲,已然上演。
標榜著「聲音劇場」,作曲家李思嫻可謂身擔大任。語言自身的聲韻是地方戲曲極為迷人的一環,無關文本與字義,單單聲音本身即充滿了各種可能性與魅力。李思嫻無疑成功地掌握了這個要素,並以此為支點,開展出極富趣味的聲音點子。此外,她更將各種現代音樂中人聲的技法融進傳統戲曲的演出形態當中,如歌隊所發出的各種特效音響、有如複音音樂般的聲部安排等等,這些元素在東方傳統型態當中所產生的化學變化,交織成令人驚艷的音響畫面。
不止人聲有著豐富的巧思,配器亦如是。誠如作曲者所言,以有限的樂器條件提供作品的張力與趣味,是對創作者極大的挑戰。李思嫻充分地運用了傳統戲曲樂手悠遊各類絲竹樂器的長處,讓每個樂器與樂手展現最高的效能,而樂手們不止以手演奏,更時而與歌隊唱和、時而以人聲與樂器共響,在在顯示出作曲者不拘泥於傳統與現代、演與唱的靈活思考。
以漂流木建構出的舞台,巧妙地運用不同的組合,呈現不同的場所與意境,其中讓舞台上四處矗立的單支長木從舞台上拉至上方懸吊著,主角從人世間墜入地獄的轉變,即在不言中。這種有效、含蓄卻具備藝術巧思的設計,為這齣製作添色不少。
最令人激賞的還是豫劇隊的演員。「唱作俱佳」仍無法形容他們所呈現的戲劇張力與藝術價值,尤其以擔任田姐的蕭揚玲,不但釋放出高度的舞台能量、更凝聚了整個團隊精采的表演,讓長達一百分鐘的作品毫無冷場。傳統舞台藝術訓練下的全方位表演,令人動容。
這是個難得一見的跨界製作,各類藝術不但完全展現獨特的魅力,並交融出具高度藝術價值的新風貌,真正印證了異種藝術的合作不是相互消弭,而是互為養分。筆者衷心期待更多如此成熟美麗的跨界藝術品誕生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