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文化風信A12版
  • 刊登日期 2004-12-08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林鶴宜
打造驚世high俗 繽紛正宗閩南語musical

展演名稱:八仙系列─韓湘子
展演團體:明華園歌仔戲團
展演時間:2004/12/3 ~ 2004/12/5
展演地點:國家戲劇院


明華園編導陳勝國據說有感於「八仙系列」「總不能一個模式套到底」,因而刻意在《韓湘子》中,端出一位風流俊逸,溫柔多情的神仙。回顧明華園過去幾年的製作,可以看到它相當積極的追隨著這個多變時代的腳步,企圖跳脫民間野台戲較簡單的格局。而從它近幾年的作品,如《乘願再來》、《鴨母王》、《獅子王》和最近的《劍神呂洞賓》,雖然民間通俗趣味依然濃烈,但在敘事結構、戲劇場景、表現手法、人物造型各方面的精緻、複雜和壯麗,確實已經清楚的和早期《紅塵菩提》、《蓬萊大仙》等作品區隔開來了。

明華園的《韓湘子》是一個少有根據的全新故事,運用的倒是來自民間戲劇天馬行空,不受羈絆的強大創造力。陳勝國從「湘子」二字出發,將韓湘子的前生設想為棲居湘水的靈鶴。從此展開輪迴流轉、愛恨迷惘的一切複雜關係。台灣野台歌仔戲夜晚的「胡撇仔」演出,常常呈現彷佛依稀卻又頗為標籤化的「日本寶塚」審美風格。那也許是演員們衣飾上的亮片、羽毛、輕紗或燕尾造型,更主要的當然是小生演員臉上濃濃的艷妝和脂粉味。明華園向來以「粗角(gio)」 (男性角色)戲見長,當它一旦「柔情」起來,讓男、女主角都穿上羽毛、白紗,呈現的卻完全不是「寶塚味」那回事,反而比較接近百老匯的musical;所不同,它講的是閩南語。君不見台柱小生孫翠鳳雖然溫柔迷人,仍然滿臉的「英氣煥發」。還有舞台大量炫目華麗、宛如置身夜店派對的電腦燈,那可真是一點都不容懷疑,絕對是已經告別日據時代的美國進口。

當然,值得一提的不止是表演風格和敘事格局的開展而已。劇中,陳勝國設計了三個面貌相同的女子──女將吳潔麟、市井販婦阿柑仔和女神弱須,展開韓湘子對抗輪迴轉世的論證。這在表演上,就給了當家旦角鄭雅升「一趕四」的發揮空間,不僅盡秀她「小旦」「武旦」兼修的功底,新挑戰的「彩旦」阿柑仔,火辣突梯,尤其博得滿堂彩。當韓湘子苦苦執迷,眼前的阿柑仔卻只顧「如數家珍」,碎碎唸市場男顧客如何對她性騷擾,還要孩子「叫叔叔!」兩人無法溝通至令人發噱。而當藍采和以指導姿態想點化韓湘子,自己卻沒辦法甩掉癡戀他的黃鶯鳥╱黃秀才,角色設計十分有利於營造深度,且戲劇效果十足。

戲曲「度脫劇」照例有一番點化(度)和捨棄(脫)的過程。這之中不免用到幻術,當幻影揭去的那一刻,往往正是這場辯證提出結論的時刻。只見韓湘子得知師父帝雲釋才是鶴妻轉化,大聲抗議:這是「騙局」!是蓬萊仙島的「計畫」!最後踏上蓬萊,只因「緣成灰」,兩人還合唱「各自天涯苦暗吞」。看來此番論述並未完成。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韓湘子明明「位列仙班」,看起來卻像是「入獄服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