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文化風信A12版
- 刊登日期 2005-01-12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鄒之牧
張曉雄的「黑箱」作業
展演名稱:支離破碎
展演團體:台北越界舞團
展演時間:2005.1.8
展演地點:國家實驗劇場
張曉雄2005的「支離破碎」,是個極其靜謐、專注的舞。除了在小劇場演出之外,其簡約的形式,也在意料之外。試問:「張曉雄演出在小劇場」?他的東西一向這麼「大」,小劇場容得下他嗎?不會「擠」或顯得突兀嗎?
全篇的低抑、簡約,給了這個問題一個出路。張曉雄的註冊商標:「極致」,也在簡約之下,更形放大。這樣的抉擇,無疑是高明且自覺的。
舞者的技巧和肢體,是此次觀後感絕對要第一個提出的。黃建彪精鍊的身體和融進骨裡的芭蕾精髓,讓多數時間只能看到台上各式「現代舞」的觀眾,當場融化。表情不是在臉上,而在肢體裡、在舉手投足間,既非柔弱無骨之流,抑或雄性簡單剛硬,乃在時時緊縮的肌肉間細緻掌控,展現了芭蕾之於現代的另一種可能。
張曉雄的編寫大量提供了這次集結的諸優秀舞者各自富含魅力的展現空間。作為一名優異舞者的他,這應也是最擅長且篤信的一種舞蹈方式。新生代舞者簡珮如的精準和美感令人眼睛一亮,而曾為雲門2團員的李偉淳的舞台風采和搭檔黃建彪時的沈著穩健,也令人激賞。「 支離破碎」除了主題揭示的回憶特質,亦可形容在此次的動作設計上。強調人的「枝、節」,開場機械般的分割動作,其後不時彼此(尤其對女舞者)的搬弄觸探,均是表象上對「拆解」的宣示。而通篇對身體每部動能的收回、連貫的挑戰,更似是對此一課題的深度思考。難得的是全舞動能流暢,且高難度中幾乎沒有失誤。編舞者的周延及舞者的努力,值得大加稱道。
全舞如雕塑般的絕美軀體與構圖,一方面反映了張曉雄個人的美學信仰,另一方也可說是回憶的特質,且足堪代表各種身份的原型。於是,7個段落可以是個人回憶,也可代表了普世的人生處境。李偉淳與黃建彪的那段,則看得出格外投入的情感。這舞既似個人、又似一般,既飄忽虛幻、又靜默沈重。這樣相反的兩種質感,或許就如黃建彪在台上一逕低眉垂目兀自沈浸在自我的筋肉與精神裡,旁人難以一探內心,但單是看著,已是一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