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文化風信A12版
  • 刊登日期 2005-01-19
  • 類別 展演評論
  • 作者 王友輝
《悟空來也》故事鬆散平淡 趣味張力不足

展演名稱:悟空來也
展演團體:無獨有偶劇團
展演時間:94.1.14
展演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小說中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孫悟空武藝高強卻頑皮搗蛋的獨特形象,在許多傳統或現代兒童戲劇中均成為重要角色,也深受觀眾的喜愛。無獨有偶劇團的《悟空來也》,正是以孫悟空為主要角色,透過偶戲和京劇程式化的舞台美術及表演風格,敷演出人、偶同台的嶄新作品。

在戲劇結構上,編導以茶樓酒館的店小二做為串場人物,孫悟空的種種經歷成為茶樓酒館中所搬演的戲中戲。以布袋偶為操偶模式的店小二彷彿置身戲外,連珠炮般所唸出的是與戲劇發展無關的酒名菜單,儘管有著「貫口」的表演效果,但是一再重複的結果,對兒童觀眾而言,非但產生不了預期中的喜趣與幽默,「又來了!」是最直接了當的評語。

撇去串場的店小二不談,整齣戲的情節從花果山上逍遙自在的孫猴子開始,透過天馬苑、金蕉園、煉丹房以及天羅地網中與天兵天將的交戰,情節固然面面俱到,卻彷彿將繪本的頁張直接呈現,忽略了戲劇結構中的啟承轉合與高潮起伏的重要銜接,使得原本熱鬧有致的故事變得鬆散平淡,失去了應有的趣味和張力。

就表現形式而言,劇團過去表演一向專長的戲偶形式,盡其所能地以不同的角色展現出來。問題在於,哪一個角色運用何種戲偶?操偶形式如何發揮功效?在創作呈現上令人費解,其與角色的特質與性格也無法形成有力的呼應,再加上戲偶造型及色彩運用的多元化,中西混雜、傳統與現代並陳、抽象寫意與擬真寫實的風格交錯扞挌,視覺上固然豐富,其藝術的質地卻也因此受到影響。在追求演出精緻化與深刻化的過程中,恐怕是必須深思檢討的。

在音樂風格上也有同樣問題,傳統戲曲唱腔、京劇武場鑼鼓、新編創的歌曲,甚至西洋樂風的配樂與音效先後出現在表演之中。而戲中所使用的語言並不多,但是有相當大的一部份採用京劇詩化的語言風格,成人尚且未必能夠聽懂,更遑論小孩。或許創作者意圖創造一種兼具傳統與現代的嶄新風格,但是《悟空來也》的嘗試顯然有待商榷。

整體說來,《悟空來也》呈現出劇團極豐富而細膩的操偶技巧,演員肢體的各種表現也呈現了難能可貴的水準,但一切也只是「表演」,觀眾能否因此而達到編導企圖的「悟空」?卻仍是一個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