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 刊登日期 2013-05-08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彙整 / 楊美英
「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觀察團2012年度總論 ─ 戲劇類

彙整 / 楊美英

邁入第十二年的台新藝術獎,已經大幅更新了評選機制,此刻回首2012年台灣表演藝術活動,頗有鑒往知來的期待:

近年來在地當代藝術的多元活力持續迸發,年度演出節目總量暴增,諸多求新、求變、或求大的藝術團隊活躍其中,促使表演創作與各種非傳統劇場空間、科技、行銷宣傳等面向的對話互動更加繁複而緊密連結,表現手法之百家爭鳴相當可觀,跨領域的藝術創作更幾乎成為當道必行之強勢策略,但同時,亦應謹慎檢視藝術創意的評估論述是否趨於數字化,或者留心藝術團隊的經營流於表面上的數量規格之大、形式技術之新,避免徒然為了藝文活動統計數字助陣,無益於台灣藝術能量的實際長程進展?!

就2012年演出節目而言,「十大年度表演藝術」名單出爐,期間的討論,戲劇類作品出現了幾個現象,在此提出下列三點:

一、身體性─以身體思維為作品美學軸心或劇團風格鮮明者頗多,如:「優劇場」的《花蕊渡河》,承接了原來固有的凝煉沉潛、內斂禪意自持的身體意象,多了青春洋溢、向上飛舞的清新活力;偏居苗栗的EX-亞洲劇團繼榮獲2010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的《假戲真做》之後的新作《猴賽雷》,變換自如的肢體語彙,流暢進出動物與人類,再次展現了印度籍導演江譚佳彥跨越語言與文化的溝通能量;同黨劇團《奠酒人》則標榜傳統日本劇場的身體美學,加上部份演員們受過短期鈴木忠志身體訓練,強調身體能量的集中與傳遞、風格化的肢體語彙;動見体劇團《離家不遠》,導演符宏征嘗試結合「寫實文本」與「寫意肢體」兩種敘事表演,其肢體劇場風格更進一層;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逆旅》,導演徐堰鈴以詩意肢體片段穿插於「一個關於謝雪紅的單人旅行」情節文本,演繹三代女性面對生命的徬徨、困惑、掙扎,表現細膩動人。

二、創意策展─諸如河床劇團「開房間」、飛人集社的「超親密小戲節」、「第五屆台北藝穗節」、論壇劇場《一僱二主》、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的《身體平台》、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2012新點子劇展」、「莎妹」的《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羞昂App》、歲末聯演「一桌二椅X4」等,除了在觀演關係、表演空間、身體表演、戲劇表演類型等方面,開啟多樣化的討論空間,更顯示了:策展人的重要性,以及特定概念取向,結合網路行銷,各有勝算。

三、跨界創作─顯然跨領域劇場發展已成滔滔洪流,各種合作計畫不勝枚舉;紀蔚然編劇給國光劇團的新作《艷后和她的小丑們》、劉守曜導演一心戲劇團《Mackie踹共沒?》、二分之一Q劇場《亂紅》、財團法人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傳奇崑曲-南柯夢》、唐美雲歌仔戲團《燕歌行》等佳作,皆屬傳統戲曲的新嘗試,有保守傳統劇目為藍圖,成功融合創新元素,或是提出有別於傳統觀點的新編文本,表現精采生動,後續發展值得期待。

其他,尚有許多生氣蓬勃的指標,如舉辦多年的「第六官能藝術表演藝術季」、與數位科技接軌的舞蹈劇場等,以及來越多的優秀演員現身大小劇場,希望這些都是多年來台灣藝術生態逐漸熟成的開端,在大眾化、藝術性與娛樂效果、實驗精神等方向之間大步邁出更勇猛多元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