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文化風信A12版
  • 刊登日期 2005-03-23
  • 類別 展演評論
  • 作者 楊美英
向陽逸散的聲影

展演名稱:天亮之前
展演團體:聲動劇場
展演時間:94.03.19-20
展演地點:誠品書店台南店B2藝文空間


「……魔法點醒了『愛』……『愛』點燃了『光』!」經歷了七十分鐘的聲色光采洗禮,在表演的結尾處,觀眾得到這般清晰有如結論的話語離場。於是,之前若干猶如夏夜點點螢光飄飛的動人星火,對筆者而言,猶似霎時見到翌日朝陽似地褪退了熠熠光澤,落入凡塵俗世。

並非一昧要求什麼超凡脫俗的境界,劇場也是人間;一如本劇的核心宗旨在面對「生命的不解之謎」;但是,就表演內容與形式互相扣合互相驗證的微妙關聯性來說,《天亮之前》的大篇幅敘事語言與人聲樂器律動、舞蹈等表演元素之間存在著某種尷尬的扞格情結,大柢是結構問題層面的癥結所在。

除了悠揚婉轉的人聲吟唱,依舊可觀,整個表演不乏好看的段落,諸如:開場不久,紅色布條垂掛捲起如花苞嬌蕊垂掛舞台前緣,裡頭的女舞者玩弄變化布條,像是紅色線條的抽象畫,也展現身體的能力;下半場一位女舞者手上的瓶子裡頭閃耀著紅色光點,閃爍於瓶裡瓶外,跳躍於魔術師與舞者甚至與觀眾一丟一接之中,神奇的趣味油然而生;還有「光之魔幻」一段,男舞者手上晶瑩剔透的水晶球,操弄得十分巧妙,確實幾乎產生魔幻的效果,博得觀眾讚嘆。

聲音是好聽的,特技是厲害的,可是,敘事線﹙或者說整體表演文本的架構﹚的經營尚有進步的空間。編導謝韻雅,同時擔任貫穿全劇的說書人腳色,以及劇中神話故事中的兩個重要腳色,如此身兼數職,上下場頻繁,雖說應不致疲於奔命,但固定的換場換裝模式,以及勢必所需的時間耗費,容易造成負面影響的冷場,有待商議。

再者,故事不應淪為表演依託的藉口。說故事的人開宗明義說了一個關於「光的追尋者」,表演文本一段段地服膺此項生命旅程的鵠的,顯示一關一關的冒險進程,已經出現「看圖說話」的演繹手法,例如「慾望之旅」中多位男舞者看似拔河、拉扯、跳格子、砍伐……的肢體語彙,或是「戀」中揣測出自接觸即興發展的舞蹈動作,缺乏明確的戲劇張力或者視覺焦點、亦或是更為轉折的情境渲染,削弱了情節推動與場面調度的能量,力度不足。

筆者以為,多年來「聲動」持續努力的成績值得肯定,對人聲開發、樂器旋律的駕馭能力顯然日益可觀,此次新作顯露了捉襟見肘於「身」「聲」流動的意象、言說理性的邏輯兩者之間的拉鋸。假如統整諸多視聽要素,不使聲影交織的意象凌散逸飛,也避免高明的技藝蒙上玩物喪志之嫌,那麼,無以名之的美麗感動定不致錯肩而過。期待下一回與「天亮」的相遇,因為這輪自我開展的儀式還未結束,旅程還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