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文化風信A12版
  • 刊登日期 2005-04-06
  • 類別 展演評論
  • 作者 鄒之牧
文化的難與有趣

展演名稱:混東西
展演團體:林向秀舞團
展演時間:94.4.2
展演地點:國家實驗劇場


坦白說剛開始對作為開場的林向秀的《月光》有點訝異,但當第二段Regala一出場一切就make sense了些,原來這兩舞是可視作一組工整的對照的!不論在音樂、動能、動作元素,情緒表達,甚至男女!而感覺戛然而止或可視作是「讓路」給後面的大師李蒙,或是作用如下半場大篇幅討論對照的「序曲」。這樣的解釋也許多心,但或可解決一些單獨看的不足。篇幅發揮不足是其一,1994年的《月光》在今天看缺乏足夠的新意是其二,但Re-gala的登場,其一新耳目的男性率直表現與動作設計,使得《月光》中的女性在對照下有了另一層新意。

林向秀與Regala搭檔為我們舞出了經典的風采,很久沒有機會再看到這些「古典」的現代了,這次接近第一手的「Exile」,無疑是觀眾的福氣,看得出每一動作每一表情林向秀與Regala力求忠實的努力。Schoenberg的室內交響樂下,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的典雅和溫婉,表情是豐富的,舞蹈戲劇性完整,動作行雲流水如音樂,動作卻相對傳統簡短。唯一的道具只有布條藤蔓,言簡意賅地推動角色身分的轉換。在這樣的淡雅面目中我卻覺得自己讀到眾多西方神學、文學的影子,雖不確知李蒙是如何在這麼簡單的元素裡達成這樣的質感,卻清楚地感受到這些思想在舞的後半段加強流動。雖然後來從節目單我才得知這舞真是出自米爾頓的「失樂園」,但在觀賞時,想的卻是:李蒙的人文底子真的這麼深厚嗎?難道,西方人都會習慣思考這樣的問題?

這樣文化想像與好奇,意外地也應和了下半場《混東西》的部份精神。討論東西文化異同難保不落入一些窠臼,《混東西》難得的卻是沒有落入形式上的重複和僵化的制式對比。Regala既非「咖啡」也非「茶」固然保持了一定的靈活度,然林向秀的「咖啡」和Arnusch的「茶」,也並非一定的歸向異質文化而已,其中也穿插了被教導、糾正語言發音,及至最後(I’m A Great Pretender)歌詞中可能隱藏的意義或是自省。此篇於小品中維持了多層次的反覆思考,輕鬆,卻不僅止於文化身分互換的噱頭,結構編寫也層次複雜每有驚喜的變化。「靈活」或是這次跨國合作出來的欣喜成果,治療了國內異常沈重、武斷、封閉的藝術表現方法。「靈活」自然也是Regala肢體表現的形容,在他創作的橋段裡,動作總是難以界定卻亮眼鮮明,清明的理性質感下個人表述卻徹底,令人很想認識這個人!而Arnusch, 雖是個喝茶喜歡講中文的西方人,呈現出的自我世界,卻是較西方的「怡然自得」、「徜徉在和煦春光裡」之類的如西方女權思想的大自然傳統,說來有趣!反觀林向秀表現出來的「酗咖啡」、難以「放輕鬆」和緊密的人際互動,反是屬於大多數活在城市的現代東方人的寫照了。

因此,何者才為真正的東方西方呢?還是那只是幻影?咖啡、茶的杯蓋打開,落出的彩色紙片也令人驚訝。別管了,「乎乾啦!」至少舞蹈家自己玩了、也為我們呈現了一場成熟、賞心悅目、用心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