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 刊登日期 2013-05-08
  • 類別 音樂舞蹈
  • 作者 彙整 / 孫家璁
「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觀察團2012年度總論 ─音樂類

彙整/孫家璁

第十一屆台新藝術獎是舊台新獎的最後一屆,一如過往,參加的優質表演藝術作品眾多,競爭也激烈;然而也就如同前幾屆一樣,將戲劇、舞蹈和音樂放在同一個分類中,著實增加了評選的難度與客觀性。今年在總數70餘件的被提名節目中,音樂類僅佔其中的11名,佔比則約在15%,和戲劇及舞蹈相比則仍呈現明顯的弱勢。

進一步來分析,在今年被提名的音樂表演節目中,大多都是以新的原創單品居多,較少有因整場演出規劃突出,或是挑戰跨領域融合的表演形式成功等而入選。像是國家交響樂團所入圍的三首曲目-佑斯特的《台北地平線》(NSO名家系列)、洪崇焜的《Vox Naturae》(NSO法蘭西系列),以及李元貞的《間奏曲─商》;台北愛樂合唱團委託錢南章所創作的《十二生肖》;廣藝愛樂「靚樂計畫I、II」中的數首創作,還有周文中為絲竹樂編制所新創作的《蒼松》,這些創作均呈現了相當的廣度與深度,曲風面貌也非常多元,展現出了台灣樂壇在創作領域上的活力。

本屆以單一樂曲創作入圍的作品居多,在另一個層面上所反映出來的,便是音樂類演出在完整節目的呈現或表現手法上,仍然欠缺創新與突破的思維。其實這幾年在跨界表演的大旗之下,標榜結合不同藝術表演領域的音樂節目並不在少數,只可惜真正能產出高藝術價值的作品並不多,所謂的「跨界、跨領域」,也常只代表一種市場性的商業語言而已。

觀察今年度音樂類的「跨界」演出趨勢,大部分仍是以與多媒體結合的方式來操作,尤其與影像呈現作結合的手法最為頻繁。這些節目中當然不乏有細膩且精彩的製作,然而此次在提名入圍的名單中卻並未受到多數評審的青睞而大多落馬,歸究其原因,或許是出在將影像(或多媒體及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與音樂分開而獨立審視,都有其過人之處,但合而為一卻無法發揮1+1=2的效果,在概念的整合上還有更多努力的空間。

新創音樂作品在今年表現突出,整體來說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有相當好的發揮。其實台灣這幾年在鼓勵新作品創作及發表上施力不少,也逐漸看到成果。而不管是大型的表演團隊,乃至於個人音樂會,都越來越重視委託創作這一塊,也讓表演者和創作者之間,有了更多溝通的機會與交流。不過這些作品在面對市場的挑戰上仍然有著相當的困難,未來仍應要著重於推廣和教育上,讓更多的聽眾能夠瞭解這些作品創作的背景與使用的語言,此外,應該更加來思考如何能讓優秀的作品有更多的機會被重複演出或聽到,而非永遠只是屬於一次性的表演。只有不斷讓這些作品曝光,才有機會吸引更多人認識他們,從而讓這些作曲家們建立起「品牌知名度」,這才能形成一個健康且具生命力的創作環境。

在第十一屆台新藝術獎最後的十大入選名單中,音樂類以洪崇焜的《Vox Naturae》和周文中的「反景入深林」系列音樂會獲得評審認同而獲入圍,雖說難得,但卻是實至名歸。《Vox Naturae》跳脫傳統音色,挑戰樂器聲響,展現了作曲家豐富的想像力與對聲音的掌握;「反景入深林」是對當代華人作曲大師周文中先生的致敬,而其中由他創作的《蒼松》三部曲,是作曲家對於不同文化和音樂語言深入了解後的最高體現,也將音樂無國界的多元風格和特色呈現無遺,開展出了更多創作上的想像空間,更是大師鼓勵下一輩作曲家持續創作與創新的最好宣言,期待與更多的創作人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