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A10文化風信
- 刊登日期 2005-05-25
- 類別 音樂舞蹈
- 作者 林亞婷
在尖叫與歡呼聲中 迎接舞蹈新勢力
展演名稱:驫舞劇場創團首演
展演團體:驫舞劇場創團
展演時間:94.5.21
展演地點:皇冠小劇場
台灣舞蹈科系眾多,長期培養了許多優秀的舞者。因此當有新的舞團出現,尤其又是由清一色的年輕男舞者所組成,更是被賦予眾望。
驫舞蹈場是由最近在美國Eliot Feld的Ballettech舞團擔任首席舞者的陳武康,以及同樣屬馬的國立藝專(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的前身)舞蹈科同學楊育鳴,和學弟們蘇威嘉、簡逸程、周書毅五人於2004年底所組成。創團首演,除了一支由Eliot Feld去年為芭蕾巨米夏.巴瑞辛尼可夫(M. Baryshnikov)編的獨舞Yazoo,這次授權由陳武康演出之外,其餘五支都是新舞作。
開場是邀請美國Peridance Ensemble 的藝術總監I. Perry特地來台為舞團的舞者量身訂做的四人舞Words Unspoken,在巴赫古典的曲目裡,透過獨舞、雙人舞、以及三人五等變化充分展現四名舞者身體的特質。燈光偏暗的舞台上,穿著黑襯衫與黑長褲的舞者們,以四張椅子為道具,輪流到舞台中央,或輕而易舉地旋轉數圈,或延展其訓練有數的精準肢體,彼此間的互動與情感流露誠懇動人。雖然片段之間的轉折稍嫌粗糙,僅以暗燈作為轉換場景的手法,但舞者的表現令人稱讚。
第二支舞《誰》,是演而優則編的陳武康在這次節目裡之唯一創作,由簡逸程詮釋,細膩深刻。在巴赫的鋼琴陪伴下,上半身赤裸的簡,透過腰的帶動,呈現許多扭轉的舞姿,以及手掌穿過另一支手臂空隙的新穎肢體變化。相對於上一支巴赫的激烈音樂,這支小品顯得更平靜,彷彿呈現創作者與自己內心的一場對話。
上半場最後一支獨舞《大王》,出自前雲門舞集舞者、目前從事編舞的鄭宗龍的巧思,將陳武康的明星魅力展現地淋漓盡致。從掀開舞台布幕的出場方式、到帶有男性挑逗的紐臀姿態、甚至不削地炫耀其轉圈的功力等等,使台下女性觀眾的尖笑與歡呼聲,將中場休息前的氣憤帶到最高潮。
下半場的《火柴》,是由團長蘇威嘉編的,透過台上的一支單槓與燈光的顏色變化,展現舞者楊育鳴體操般的舞技,時而驚險,令人讚嘆。接下來的Yazoo,選用美國南方的黑人藍調,在這次節目安排方面,顯得有些突兀。主題顯得有些隔閡,而戴著帽子、穿著七分褲與襪子的陳武康,也似乎表現不出米夏的逍遙風格。稍顯可惜。
結尾的群舞《開門》,是最年輕的周書毅相當具有企圖心的作品,透過舞蹈劇場的手法,試著觸碰許多主題;時而詼諧,時而叛逆。有一段夾雜著台詞(例如:自由,讓我們獨立思考…),另一段又想突破black box小劇場的既定模式。不過,手法尚未成熟,希望有機會再繼續發展。
總之,台灣舞蹈發展的奇蹟,是世界有目共睹的。優秀的舞者(包括同週末在台北與雲門舞集2演出的許芳宜等人)輸出到國外舞團後,仍渴望回國展現在親友面前,分享他們的榮耀。希望台灣舞蹈界在這群年輕舞者的努力下,繼續發光。觀眾的熱情支持,更是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