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A10文化風信
  • 刊登日期 2005-06-22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蔣家驊
僅搔到表相 未深入內裡

展演名稱:我的大老婆
展演團體:果陀劇場
展演時間:94.6.15
展演地點:台北國家戲劇院


果陀劇場自1988年成立以來,便不斷嚐試劇場的可能性,從早期的小劇場作品,到賴以成名的搖滾歌舞劇系列,時至今日,果陀劇場更是屢次與優秀演員李立群合作,這一次的《我的大老婆》,便是果陀劇團與李立群合作的第三部作品。

不可諱言,李立群的確是《我的大老婆》最大的賣點,單看第一波DM上李立群千變萬化的造型,加上第二波DM上優秀舞台劇演員呂曼茵、黃韻玲、姚黛瑋的演員陣容,都讓人對這部《我的大老婆》感到好奇並且充滿期待。

但,在進入劇場觀看《我的大老婆》之後,坦白說我失望了。因為縱使有三后一王的演員陣容(加上不顯眼但卻相當用心的其他眾演員),縱使梁志民在導戲的手法上依然有相當的水準,但劇本在文本上的不足,卻使得整齣《我的大老婆》對於一些兩性話題、婚姻關係的描述與討論,顯得過於浮光掠影,於是我們只剩下看李立群一人分飾三角的痛快,只能看梁志民調度旅館場景的精彩,但瑜不掩瑕,除此之外,當觀眾看完戲走出劇院之後,似乎什麼也沒有在身上留下。

當然!從來沒有人說劇場裡的戲就非得講些什麼大道理或起什麼洗滌人心的作用,享受劇場本身帶來的「娛樂」本來就是觀眾走進劇場希望獲得的,不管這所謂的娛樂指的是心靈上的昇華或是在劇場裡大笑大哭一場,兩者對我來說都同樣重要。於是,一齣戲是否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裡達到其最大可能性,便成了戲好看與否的最大關鍵,說穿了,觀眾要求的何其簡單,不過就只是要求戲「好看」而已?

於是,回頭看看《我的大老婆》的劇本,雖然很努力的從劇情和人物的安排去試圖做到婚姻主題的描寫及人物的刻劃,但卻仍然流於對相關事件及人物的印象式寫作方式,使得劇本只描繪出了某些皮毛,卻缺少了那些最重要的肌肉骨幹血液甚至於是形而上的靈魂。要做到導演想要在婚姻家庭和兩性上所描述的「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絕不只是讓劇中三個男性同樣因為出軌而面臨婚姻危機,絕不是安排琳達因為扮演變性人得獎就足以證明這道理。要讓觀眾哈哈大笑,也不能只是寫出諸如「外遇測試必殺技」之類能夠輕易猜出的笑點,那未免把觀眾想簡單了。

相較於國內其他大型劇團,果陀的票卷訂價是偏高的,關於這點我倒是樂觀以對,因為幾年的觀察下來,果陀的確深黯行銷之道,這對拓展劇場客源絕對有幫助,更何況,誰說只有外國劇團才有資格走高票價?但是在訂定高票價的同時,創作者帶給觀眾的更應該是嚴謹且完整的演出,而不是打開電視機就可以看到的劇情及人物。否則,觀眾為什麼要花錢花時間進劇場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