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A10文化風信
  • 刊登日期 2005-08-17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王友輝
都是低俗惹的禍?

展演名稱:都是當兵惹的禍
展演團體:綠光劇團
展演時間:94.8.12
展演地點:國家戲劇院


綠光劇團十年間三度演出《都是當兵惹的禍》,演出規模從黑盒子的實驗劇場一路「長大」到國家劇院的大舞台,作品的屬性也從台灣現代歌舞劇場的實驗性追求,逐漸轉變為具備通俗流行條件的商業劇場操作,隱隱呈現出二十年來台灣現代劇場部分主流發展的思維脈絡。

《都是當兵惹的禍》取材自元雜劇《魯大夫秋胡戲妻》,鋪演成現代歌舞劇的形式,情節主軸描寫新婚之始即被徵召入伍的秋胡,從軍十年後返鄉,在桑園中調戲自己的妻子梅英未果,被梅英機制逃脫;秋胡回家後真相揭曉,夫妻僵持不下,適逢垂涎梅英已久的暴發戶李大戶強聘娶親,最後在秋胡、梅英與李大戶等人的一團混亂中,以夫妻團圓喜劇收場。

演出一開始即以秋胡迎親的隊伍熱鬧登場,輕快的節奏、淺白而逗趣的歌詞,以及從傳統戲曲身段發展而成的抬轎等等動作與畫面,創造了談得的開場高潮,在這段堪稱經點的歌舞場面中,不論是飾演秋胡的李小平、飾演新娘梅英的郎祖筠,或是先演轎夫,後演暴發成為李大戶的郎祖明,在肢體、語言乃至於歌唱技巧等方面都有著不俗的表現,更為觀眾的觀戲經驗帶來極大的期待。

之後的演出大致依循著這樣的歌舞歡樂形式,但大量滲入了堪稱庸俗化的低級趣味,不論是李大戶炫耀財富或強娶梅英的場面、梅英以劍伸到李大戶跨下作為性暗示的長段嬉鬧,乃至於秋胡母親一以貫之愚蠢的白痴表演法,都使得整齣戲的風格走向胡鬧形式的低俗。儘管新版的演出,添加了梅英在桑園中抒情心聲表露的〈桑情.傷情〉唱段,但是創作者原先構想鋪演女性自主的現代思維已完全被庸俗趣味淹沒,沒有人能夠記起女性在這樣的情境中被動而幽微的難堪與屈辱,大大降低了《都是當兵惹的禍》成為經典劇的努力成績。

事實上,戲劇中通俗的情節或是俗民化的表現手法未必減損其演出的藝術質地,以元雜劇來說,語言上葷素夾雜甚至是其戲劇常民化的本色表現,但是缺乏節制的低級趣味卻必然使得其藝術上的成績蒙上陰影。尤其劇中除了秋胡與梅英之外的其他角色,不論是在造型、語言或是表演上,均採取極度誇張的「非正常人」表現,不僅「丑化」,更進一步挑明「白爛」的「醜化」,劇場綜藝化的娛樂效果或許因此而得到發揮,但是在哈哈一笑之後,留下來的恐怕是更多不堪回首的遺憾。

當我們檢視《都是當兵惹的禍》十年來的演出歷程,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劇團經過多年的摸索,致力於建立自身經典劇目的創意努力,憂的是當原始的實驗創意漸漸屈服於市場流行考量,誤把低俗趣味當作「現代感」來詮釋,那麼,站在光鮮亮麗的大舞台所呈現的將不可能是劇團本身發展歷史中的「經典」,而是一種難以挽回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