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文化風信
- 刊登日期 2005-11-02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無
賢治
節目名稱:《賢治》
演出時間:94年10月29日
演出地點:敦南誠品地下室藝文空間
演出團體:黎煥雄
兼具古典音樂製作人、詩人、劇場編導的多重角色,黎煥雄的劇場作品獨樹一格,濃郁的文學性與音樂性,或者說文藝青年的天真浪漫,在大量的文本閱讀,緩慢的戲劇動作,和抒情的節奏中,不斷召喚著有著類似閱讀/生活經驗的心靈。因此,以文學家為素材,似乎是再自然不過的事,藉一生不懈創作(文學和農藝)卻因肺結核而早逝的宮澤賢治,以書寫自己寄身於詩和音樂的心志(鄉愁),或許就是黎煥雄童年時所經常感受到的「幸福的寂寞」吧。
「達斯寇布達利傳」、「風之又三郎」、「銀河鐵道之夜」、「波拉農廣場」這些宮澤賢治的代表作品,寫的都是寂寞的人,但也都是在現實困境中刻苦自力並始終抱著希望的人,《賢治》中充滿著的,也就是這些人的聲音。在芒草叢間循著淒姑草上曖昧數字找尋傳說中美麗廣場的青年,如風一般來去不留痕跡的少年,以自我犧牲解救大地的技師布達利,就是在昏暗的燈下倚著書桌不懈閱讀書寫的作者/角色/演員。
雖無明顯的敘事結構或動作邏輯,(共同編劇)黎煥雄和蔡逸君,將宮澤賢治的文本片段,和自己的感懷交錯穿插,讓演員們用平實但感情飽滿的聲音娓娓道出,配合上幾乎不落痕跡的畫面變化,舒緩的節奏和恬靜的情調,最終如山嵐般地逐漸將整個劇場籠罩,在一個孤獨靜謐的冬夜裡。
四個演員的表現都相當不錯,也有很好的默契。扮演主角的蔡逸君,和宮澤賢治相貌的相似不是重點,與週遭環境總是有些距離的氣息,才是這個演員/角色吸引人的重點,我們沒有(也無需)從他身上看到宮澤賢治,卻彷彿看到了一個「寧可被看成傻子 沒人稱讚 也不苦惱」的作家。
陳建騏的音樂已經建立自己的獨特風格,和黎煥雄一樣,抒情浪漫依舊,但又似乎多了一點欲言又止的衝動和曖昧;賴雨農的燈光,在誠品地下室的空間限制下,還是頗為有效地建立起一個充滿文學氣味(冬天/咖啡氣味)的氛圍,幾個莫名所以的暗場,應該是技術執行上的誤差,而非設計者的本意。
「不要輸給風 不要輸給雨 不要對雪屈服 也不要被暑熱打敗 ……」
宮澤賢治的這首遺作,總結敘說了一個奮進的生命,黎煥雄的《賢治》則在劇場中,為這個生命下了個感同身受的註腳。文學創作和農技改良,詩與音樂,同樣都可以是實踐悲憫的人道主義的具體作為,宗教哲學家的廣大視野,或者文藝青年的愛說愁緒,也都可以是劇場中讓人動容的素材。
《賢治》,讓我們想起誇誇地說著文學、說著人性未來的美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