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A10文化風信
  • 刊登日期 2005-11-09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徐亞湘
甜瓜連騰的《大宰門》

展演名稱:《大宰門》
展演團體:客家採茶劇團
展演時間:94.11.5
展演地點:新舞台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的年度公演《大宰門》,成功地移植改編越劇經典《宰相嫁妾》,透過原劇作家蕭孟銓及改編者曾先枝的精心妙筆,一齣情節緊湊、機趣詼諧,且不失人物深度的好戲於焉生成,再加上此次青年演員亮眼的表現,這齣戲可以說是榮興近年來最好的作品。

原創劇本固然值得鼓勵,但是,在本地戲曲編劇人才相對欠缺的此時,移植改編對岸優秀劇目仍不失為一確保演出品質的過渡性作法。此戲的改編算是相當的成功,既保留原劇在結構排場、人物刻劃、題旨寓意上的優點,同時,對客語之美亦有充分、精準的發揮。可惜的是,客家戲曲及榮興原有丑角戲見長的特色,此次的改編並未予以強調,僅第四場「以毒攻毒」先生對相爺的嘲弄略具喜劇調節效果。另外,部分情節的處理亦見有欠細緻之憾,如第一場相爺對污媳從否認到承認、第五場先生對香琴從不解風情到惺惺相惜的轉折過快而對人物的合理性及連貫性有所損傷;而第二場先生得知將被殺害而有的長段思母唱腔,必要性亦顯不足而有偏離主線的狀況。

榮興三位青年演員傑出的表現是這齣戲得以成功的另一關鍵,京戲出身的李文勳、陳芝后及江彥瑮,在身段、做表、行腔及人物詮釋上的不俗表現確實讓此戲的表演精緻度大大提昇,可喜的是青年演員已然能夠獨當一面,不過,因年青、經驗而在表演上偶而出現有欠細膩之處則需持續地自覺觀照,如先生二次醉後的「醉意」未能把握精準、香琴得知相爺欲納她為妾的反應亦顯模糊等。另外,相爺的角色形塑過於表層與丑角化,徒為追求戲劇效果而失卻相爺該有的「格」。而兩位客家戲資深演員張有財及黃鳳珍在此次的演出中戲份皆輕,這雖是顧及整體演出風格的必然,但他們的表演及念白,仍能勾起那份熟悉、質樸的客家戲曲韻味及親切感。

這次的音樂設計也頗有讓人驚豔之感,在客家老山歌、山歌子、平板等客家傳統音樂的基礎上,融入了亂彈、四平、歌仔、民謠等音樂元素,豐富多元而能不喧賓奪主,能將不同劇種的曲調做到如此化合的程度確是難得,在面對相對多新觀眾的演出場域,這是相當值得稱許的方向。

《大宰門》劇末,先生感嘆與香琴的悲苦命運相仿,曾自嘲是「兩條苦瓜一條藤」,而這次榮興諸多方面的傑出表現,則可謂是甜瓜連藤啊!榮興此次的成功,有其長期執著努力及豐厚資源的發展脈絡支撐,如何共創客家戲曲的發展願景或為榮興下一階段的思考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