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A10文化風信
  • 刊登日期 2005-12-07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傅裕惠
佈局失控的復仇計畫

展演名稱:《王子復仇記》
展演團體:明華園戲劇團
展演時間:94.12.3
展演地點:國家戲劇院


這齣堪稱傳統戲曲《貍貓換太子》加西洋童話《乞丐王子》的「變型」劇作,一則呈現了明華園獨特的敘事邏輯和緊湊的戲劇情節,二則隱約顯現了角色創作與編寫想像兩方面的制衡和拉鋸。

上半場有幾處動作設計既是乾淨俐落,又能推陳劇情。諸如菜市場一景趙漏與四位市場小販的互動,尤其蒼蠅拍的使用真是「聳」得叫絕!又有五個大男人「偷窺」秋宮還與寡婦偷情的「裸露」場景──這是不是孫翠鳳最「色」的一次演出?!而當落魄的秋宮還受當鋪老闆福堤的誘勸,一路糊裡糊塗被騙入京的程式身段,也博得不少掌聲。此外,下半場皇宮與皇陵裡的四人交叉對話──同時交代兩個場景發生的事件,與秋宮還後來將計就計當上太子攝政理事,穿插皇帝父親帶著甫相認的太子趙漏回宮的這場「國事對比家事」的場景,均相當具有現代劇場的特色。

或許是因著「龍抬頭」與「龍吐珠」的背景出自大陸北方,整齣戲的台詞感覺起來像是直接從普通話翻譯過來的台語;像是「奴氣他……」、「爾等……」和「擁犢入懷、我心深處」等唱詞或韻文,對於習慣台語用法的歌仔戲觀眾而言,聽起來有點彆扭吃力。當然,也有如「清風不來、汗流全身」與「寡婦賣菜賣風霜」等語意雙關的文字,形塑了抽象的戲劇空間。

這齣戲的上半場有如金庸武俠小說《絕代雙驕》般描述兩名主角不同的身世與人格;飾演秋宮還的孫翠鳳難得表現風流偷情的德性,對照憨厚耿直的趙漏,讓人期待接下來兩人的命運與結局。可惜,由於主角命運命題的薄弱(單單起因於太上皇趙曙的迷信),從近中場前秋宮還因「緋聞」從縣令被貶為庶民後的故事線,開始「一蹶不振」。編劇試圖回到復仇的「大哉問」,卻只能把花皇后這個女人,變成主角復仇的代罪羔羊;原本談論國家朝廷存續的格局,被貶抑為大房、二房的鬥爭,相當令人遺憾。

因為全劇格局拉低,全劇只好回到主角與母親之間的感情基礎,來推動秋宮還的復仇計畫;幾處與母親有關的場景表演,徹底表現了感人的戲劇性。然而,秋宮還這個角色的矛盾,與逃避交代趙漏這個角色的結局,讓這齣戲結束在一個故事沒說完的驚歎號中。

天馬行空的編劇想像,遇到了「堅不可破」的角色類型與現實──比如孫翠鳳絕不可以單純地演反派,或是大家鍾愛的孫翠鳳使不了壞,突然踩了煞車,回到人間的地面,跟著眾生之口,重複著以往老掉牙的故事橋段。從孫翠鳳飾演的秋宮還來看,他是一個具有人性缺點的悲劇英雄,執著地對抗天命與環境的安排(但他上半場的表現,又不盡然),不然他也不會「人算不如天算」,竟在最後關頭失去的老母親。可是再從悲劇的觀點來說,這齣戲又沒有提供淨化昇華的情節,連可愛的太子趙漏這個角色,到後來也變得無疾而終。不上不下地,不知道有沒有觀眾和我一樣,搞不懂王子到底復了什麼仇?白費了編劇原本精心策劃的人與天鬥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