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文化風信
  • 刊登日期 2005-12-30
  • 類別 音樂舞蹈
  • 作者 王凌莉
舞者日記

時間:12月21日
地點:皇冠小劇場


在視覺多樣、跨界結合的藝術潮流下,舞蹈表演想要回歸到純粹肢體展現並不容易,第一個挑戰是觀眾視線的耐力。旅美夫妻檔舞者林文中與王如萍首次返國舉行雙人舞展,《舞者日記》緊緊地抓住了觀眾的視線,現場定焦於兩人的肢體展現,舞蹈回到身體表現的基點,他們讓觀舞不再需要耐力,身體表演就是件趣事。

《舞者日記》整場演出最有魅力之處,是表演者單憑肢體語彙就能掌握觀眾視覺和情緒,身體表現成為演區裡的主體。無論是男女各自獨舞,還是雙人共同詮釋一件作品,觀眾在這次舞展中看到的是舞者身體的自由開放、多面向和豐富性,舞蹈本質就能創造視覺效果。

從大肌肉的延展力到小關節運轉;由東方身體符碼到西方肢體技巧;自上而下、再到不同向度且多層次的空間運用,對於長期習慣制式炫技表演的觀眾和循著一定技巧展現的舞者而言,都算是開了眼界,身體的玩法不只是多面,也可以「無限」,而「無限」的元素在「有限」空間裡呈現,整合起來就是一種意念。

除了彈性和爆發力之外,流暢中帶有韌性是林文中這次獨舞最大的特質,在《影子與夢》和《元素》兩支獨舞,他大量使用包括腕、胯、膝等身體各部關節,身體在靈活且多樣語彙的流動中蘊含柔韌的美感。相較於林文中身體發展的多向度,王如萍有一定的技巧水準,從手部線條的延展性到下半彈性、爆發力展現,她職業舞者的訓練成果在舞展中顯現。

兩人差異極大的身體質感在獨舞時各有千秋,雙人舞時卻有不同程度的落差,然而這樣的落差在部分舞段裡有加分作用。以《干貝熊VS大金剛》為例,這支序舞在整場舞展中扮演「暖身」的角色,演區集中在某些定點的表現方式,自然影響舞蹈語彙,不同的身體質地反而在這支詮釋兩人相處情形的作品裡,反映出剛與柔、爭執與合作、和樂及吵鬧等不同面貌;此外,在《柴米油鹽》裡,則透過直線與畫圓、平行和前後交錯的空間結構,表現日常生活樣態和情緒,舞蹈不必「演」,就「跳」得很清楚了。

《舞者日記》完全跳脫記流水帳形式,肢體語彙像文字,情境全由一個個意象式的動作,時間、等待、閱讀、爭執、相愛、抗衡、合作等符號串起一段段的生活故事。

儘管林文中和王如萍雙人舞用身體抓住觀眾的視覺,不過,不同作品共用同樣的背景,如果沒有特殊的關聯或寓意,反而讓人有突兀和馬虎的感覺,即便是純粹肢體表現,也不能忽略表演所講求的整體舞台設計。兩人在某些作品共舞的默契不夠,舞句和舞句銜接不順暢、舞台視覺待加強,都讓舞展有進步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