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A10文化風信
  • 刊登日期 2006-01-25
  • 類別 音樂舞蹈
  • 作者 林志明
跨界交流 探索影音新關係

展演名稱:腦天氣影音藝術祭  
展演時間:
5.1.16-27
展演地點:誠品信義店及十處個展地點


以電子聲音藝術發展為主體的創作活動,再結合影像之後,是否逐漸形成我們這個年代的新的完全藝術品的新企圖呢?由這次在台北誠品信義店及十處個展地點盛大舉辦的腦天氣影音藝術祭來看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因為我們看到的是,聲音和影像間的關係,以一種最自由的方式被展現了出來。正如研究DJ文化的德國學者Ulf Poschardt所言:這是一種多音合諧,即使有走向完全藝術品企圖,但也放棄了一種統一的視野,而是著重完全不同的美學和藝術觀念的連結和摩擦。是影像成為一種音樂的「詮釋」,但即使如此,其目標也不是一種綜合的凝縮,而是效果的擴增。

電子聲音藝術雖然有多重的起源和社會位置,但大體上它是在非學院地帶發展出來的。它一方面可以溯源自電台及舞廳中的唱片播放,再加上DJ們的即興車驗,同時又在電腦科技的發展中,以一種最開放的態度來面對新科技的可能性。其結果是電子創作模式的逐漸匯流。這是一種不再有書寫過程的「音樂」,而聲音和影像卻依據了同一個操作方式在進行:它最基本的操作是sampleing之後的剪下-貼上,之後再有各種模態變化。這是因為聲音和影像在操作層面上都成為數位資訊的存在。然而如前面所說,它們之間的關係卻不因為工作方式的匯流而成為單一。影音關係的多重性、反本質化、去意含及語意化,反而成為它的創作主流。

腦天氣影音展的發展也可讓我們看出這樣的端倪。雖然這是一個年輕的年度事件,而且每年的面貌皆相當不同-它由新興的邊緣展場「自強284」開始,第二屆進入華山藝文特區,今年卻已然成為台北文化新地標誠品信義店的六樓展場的開幕展-但如同本屆策展黃一晉所強調的:「我們推廣台灣影藝術交流。我們推薦Creative Common。讓更多跨界交流藝術發生吧。」腦天氣很清楚這樣的藝術類型在台灣廣泛發展只是這數年內的事情,但已必需結合不同的領域的作者共同合作才能產生。在這次的展出中,我們不得不驚嘆於日本藝術家對技術的掌握和藝術上的精煉,雖然引起震撼的黑川良一也不過28歲。相較於日本的呈現,台灣顯然仍在摸索時期,不過也展現出摸索期特有的多元性質。

腦天氣這一次的展場規劃以十二架投影同時播出呈現了堂皇的氣勢,不過也不無將各種作品以單一方式處理的疑慮。至於帶有另一種跨界企圖的進入咖啡廳、酒吧等空間的滲透式個展,其成效則有待進一步評估,畢竟台灣仍然缺乏在廟堂之外尊重文藝的生活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