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文化風信
- 刊登日期 2006-03-15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王友輝
空白無解的密碼
展演名稱:英雄密碼
展演團體:動見体劇團
多年來活躍於小劇場的符宏征,執導紀蔚然劇作《嬉戲》甫獲第三屆臺新藝術獎「年度表演藝術獎」百萬首獎之後,自行創組「動見体劇團」的創團首作,乃是以魯迅《故事新編》中的〈奔月〉為靈感,發展出其實與奔月神話不太有關的《英雄密碼》,企圖在劇場中解構英雄的表面形象,探索「英雄」的意義並尋找英雄失落原因的真相。
就導演的部份來看,可以感受到創作概念上放眼世界劇場的企圖,其大量運用了許多劇場形式和元素,例如以角色分裂的手法讓三男四女演員重疊扮演神話中的后羿和嫦娥,一方面模糊角色的單一形象,另一方面也企圖藉此表現角色的內心世界,而來自三星堆造型的面具的使用也似乎有意增加角色歌隊化的多元可能。
其次,在舞臺與觀眾席的對應形式上,採用三面觀眾席的形式,以T字形開放式舞臺延伸為主要表演區,其T字上方背景則是如馬賽克般的半透明方形格狀圖案,透過光線的改變,在不同場次中產生了頗具現代感的視覺變化;而在聲音上,劇中的語言包括了詩的、散文的、口語的等等不同的語言模式,透過獨白、對白、複誦、交錯等種種形式加以表現;此外樂隊的現場演奏、綁在演員進出場口流蘇上的風鈴,以及懸掛在高處,一方面是舞臺景觀裝置,一方面在表演中又可以抖動出雷鳴音效的白鐵皮,都創造出不同的聽覺感受。
上述種種都不難看出導演的用心與豐富劇場表現的企圖,可惜的是,這些形式與元素被堆疊拼貼在劇場的演出中,看不出其必然性與必要性,令人眼花撩亂且不斷重複的元素,雖有聰明之處卻未能妥善加以整合,創作者所欲傳達的意圖以及刻意在射日與奔月之間所凸顯的留白,對觀眾而言其實是空白的空虛感覺,以致在試圖破解編導密碼的同時,卻深陷另一個無解的焦慮之中。
以小劇場的演出來說,《英雄密碼》的演員素質相當整齊,不論是肢體、語言乃至於如梁小衛的歌聲,整體外在的表現均已達到一定的水準而令人激賞,只是,編導在建構劇場當代神話的同時,卻僅能游離在形式與元素之間,並未能進一步讓意念落實在文本中而拼貼出意義,更無從讓觀眾找到感性和理性的共鳴。
最後,在英雄早已不復存在的廿一世紀,不斷重複質疑英雄的正當性與正確性,豈不顯得空白徒勞而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