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文化風信
  • 刊登日期 2006-04-06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王友輝
動感彩色 豪華綜藝體

展演名稱:雞城故事
展演團體:紙風車劇團
展演時間:94.4.1
展演地點:台北城市舞台


紙風車年度生肖系列走到雞年,藉莎翁名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為本體所衍伸的電影《西城故事》,舖演出堪稱「動感彩色豪華綜藝體」的《雞城故事》,在跳躍節奏、繽紛色彩與熱鬧且浩大的場面中,建立了讓青少年乃至成人觀眾感覺值回票價的演出。

如同紙風車過去以來一貫的創作表現,《雞城故事》同樣充滿了熱鬧活潑的氣氛,一開場的動畫投影即呈現了相當現代的視覺動感。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舞臺上強迫透視所建構的舞會場景與稜線清楚的雞城建築風光、炫麗繁複如同服裝秀的「雞」角色造型,同時夾雜了國、台、英與俚俗口語的當代台灣語言風格,並運用「雞」的諧音聯想所產生的趣味,令觀眾看得目不轉睛、聽得應接不暇。許多無厘頭的笑果、一點點眼淚的感動,完成了本劇感傷喜劇基調的風格。

在故事情節發展上,也許我們不必對照《羅密歐與茱麗葉》生死相許的愛情主題,但是,當《雞城故事》中將愛情悲劇所凸顯出來的兩個家族缺乏理性的衝突對抗,轉換到強尼雞與比利雞爭奪「早安雞」的榮譽時,比利雞的戲劇性強度明顯重於強尼雞,而使得情節發展主軸忽而轉向,儘管故事情節的問題被掩蓋在如此豐富多彩又動感十足的外表下,但是面對整體性藝術價值的評價時,仍是創作者不能不謹慎面對的。

劇中歌舞劇的演出形式與電影式的配樂氣勢恢弘,通俗而跳躍的節奏感彷彿動力十足的火車頭,帶著戲劇情節的發展不斷往前衝,與紙風車過去的演出較為不同的是,大量的對白與敘述性的故事說明以歌曲呈現,在快速節奏的舞曲風格中,演員的歌唱技巧與行腔吐字明顯出現了塞車脫軌的狀況,演員歌唱音域與曲調本身也有難以配合的狀況,如果不依賴字幕的投影,恐怕難以讓觀眾真正明白歌曲的詞意,也難以真正體驗歌曲所帶來的聽覺享受。另一方面,歌唱與舞蹈的節奏配合在部分演員身上也產生了力有未逮的困擾,這是在演出邁向「歌舞劇」風格的過程中,無可逃避的挑戰。

值得觀察的是《雞城故事》的表演風格,「雞」的擬人化角色,使得種種呼天嗆地、卡通式誇張喧囂的表演找到了一種合理的依據,與一般概念與卡通動畫中,吵鬧誇張的「雞」相當貼切,進而創造了特殊風格化的表演模式。尤其是扮演「溫蒂雞」的演員,其細膩而統一的身形姿態,結合服裝造形設計所帶來的視覺印象,十分精采地建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外貌。

事實上,《雞城故事》演出的種種表現,已經明顯脫離兒童觀眾的理解與適合程度,並逐漸浮現以青少年為觀眾主體的可能性,這恐怕是紙風車劇團在面對經營與創作雙重壓力之下,可以進一步開發與思考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