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文化風信
- 刊登日期 2006-04-26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徐樂天
「遊園」劇評
展演名稱:劇場組合「遊園」
展演時間:95.4.21
展演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取名「遊園」,一切便是從「花園閒遊」開始。來自香港的創作者甄詠蓓懷抱現代女子的細膩心思,藉由對自然界生息循環的觀察,並結合自身(女性)的生活、情感經驗,譜成這齣關注生命與生活的實驗小品。整齣戲跳躍於敘事與非敘事之間,虛與實互相掩映,幾乎可謂是一段段意識流式的女人心事。「花花草草,生生死死,酸酸楚楚」是劇中的台詞,亦是全劇的主旨所在。這十二字雖取自牡丹亭(「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卻與杜麗娘原來為情神傷的欷噓之感大異奇趣。
整齣戲以節氣的遞嬗做為骨架,從生機滅絕、黑暗迫人的大寒開始,歷經驚蟄、穀雨、小滿、芒種、白露、寒露、冬至等節氣,再回到大寒。始於大寒、終於大寒的安排看似悲觀與無奈,其實不然。劇末峰迴路轉地以浮木重新落地生根的故事扭轉了頹勢,將此結構推往呼應生生大地的方向。花謝花會開、生至死又生,生命必然會經歷凋零的酸楚,然而也總會有重生的時候,就如同劇終時從死水池塘開出的遍地荷花。這樣的主題不斷緊扣於各個片段。
劇中詳述蝴蝶、扁蝨、玻璃鰻的生命過程——交配、生產、死亡,流露出對生死輪替一種恬適、豁達的態度。其中揣摩女人幾度由「生」至「死」再返「死」復「生」的默劇表演,更是刻意用莞爾的方式看待生死問題。就表演而言,以「兩條老柴」讓台灣觀眾驚豔的甄詠蓓仍舊在水準之上,不論是肢體或聲音、形與力的表現,都有極精準的掌握度。其收放自如、獨撐全場的功力,放眼台灣亦無幾人能夠匹敵。然而某些片段過於冗長及誇張,有譁眾取寵之嫌。值得一提的是,整齣戲用粵語發音搭配中文字幕,筆者原以為會造成某種觀戲的隔閡,沒想到如此反而造就一種因距離而產生的詩意與美感,為戲加分。
總體來說,這是齣好看的實驗劇,兼具明晰的主題、精彩的表演與高超的舞台技術。可惜打著牡丹亭/現代杜麗娘的宣傳口號,容易讓許多觀眾於觀戲時不斷尋找牡丹亭的蛛絲馬跡,不免混淆了方向、侷限了想像空間,反而錯失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