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文化風信
  • 刊登日期 2006-05-31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蔡振家
嗜殺的眼神

展演名稱:良弓吟
展演團體:河洛歌子戲團
展演時間:2006.5.27
展演地點:新舞台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古以來,開國元勳功高震主,往往被君王視為眼中釘。由陳道貴編劇的《良弓吟》搬演明代宮廷故事,謙抑多智的魏國公徐達,對於朱元璋的百般刺探見招拆招,但仍然在劫難逃,最後含淚吞下皇帝所賜的蒸鵝,背疽發作而亡。飾演朱元璋的呂雪鳳雖然相貌端正、不似洪武,但劇照中瞪著一雙美目,竟也透出絲絲殺氣,令人膽寒。

《良弓吟》戲中的君臣之交,總讓人聯想到當代京劇的經典作品《曹操與楊修》。同樣是多疑善忌,朱元璋少了曹操的雄才,多了一些詼諧與粗鄙。呂雪鳳對於此角的詮釋已然超越了行當與劇種的藩籬,除了運用她所擅長的丑角與老生做表之外,以肩、背來表現陰鶩氣質的手法令人聯想到「活曹操」袁世海,而其刻薄無賴的嘴臉、逼緊的嗓音,彷彿有周星馳的三分神韻。

新編戲曲的人物塑造,往往在情節的推展中點滴成形,然而朱元璋的亦莊亦諧、陰晴不定,卻連觀眾也感到天威難測,從而體驗徐達(由小咪飾演)伴君如伴虎的心情。在此劇最精彩的第四場「探虛實」中,朱元璋對徐達大發雷霆,然後哈哈大笑,說:「你當年號稱徐大膽,怎麼朕一句戲言,伏驚到這種模樣?」於是兩人回憶小時候學做戲的光景,在三拍子的新編曲中合唱「這是咱最快樂的日子」,唱著唱著話鋒一轉,龍顏再怒——從搞笑段落到攸關生死的險境,音樂的轉折不僅層次分明,而且意在筆先。此戲的導演張作楷、音樂設計呂冠儀、武場領奏林永志、文場領奏周以謙,年紀雖然都不到四十歲,但似乎對於戲曲的精髓有深刻的瞭解,《良弓吟》大多數的身段、音樂都能瞬間到位,簡約之中尤見功力。此戲的唱腔充份展現出傳統歌仔調之美,最妙的是當徐達死志已決,踩著北管鑼鼓唱出福路曲【緊中慢】,悲壯而不失瀟灑,古樸高亢的唱腔也贏得了滿堂彩。

當代戲曲中描寫君臣關係的作品不在少數,《良弓吟》的成就應可與諸多傑作並列,因為此戲發揚了歌仔戲的草根魅力,除了臭頭洪武之外,徐夫人(石惠君飾)亦有憨直情態,令人絕倒。在傑出的編劇、導演、樂師合作之下,河洛歌子戲團的資深演員們表現不俗,再度為台灣戲曲寫下了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