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文化風信
  • 刊登日期 2006-06-14
  • 類別 音樂舞蹈
  • 作者 林芳宜
掌聲之後

展演節目:十方樂集十週年【擊樂嬉遊祭】系列音樂會之【雙人隨響】


自創團以來,即以當代作品為演出主軸的十方樂集,終於十週年了。在短短一個月中,策劃了十場音樂會,且不以大堆頭的熱鬧秀來慶祝,而是讓成員們各自呈現不同的風貌。有團隊演出的開場音樂會、有獨奏會、演奏者的個人作品發表以及新生代十方成員的初試啼聲等等。

當晚為王小尹與陳玟玎的聯合音樂會【雙人隨響】,首先由王小尹以楊聰賢《聆》拉開序幕,接著琵琶演奏家林慧寬加入合奏李子聲之《春生》。王小尹在此兩闕作品中,始終維持精準的演奏水平,這份精準在《春生》之中,與琵琶合作無間,營造出十分具備聆聽樂趣的張力,然而在《聆》之中,卻因為「精準」反而少了一份聲響與聲響之間的蘊釀與氛圍,稍嫌可惜。

陳玫玎在演出鈴木秀明的《木靈 III》時,許是狀況不佳,在重新出發了兩次之後,終究未能完成。無論演出者或是觀眾,這都是極不樂於見到的突發狀況,然而舞台上,迅速由王小尹的獨奏再度凝聚觀眾的注意力,兩位演奏者的默契與危機處理讓傷害減到最低。

陳玫玎到了蔡宜貞的《一首給打擊樂的作品》時,又恢復職業演奏家的穩定與水平,而與王小尹合奏的杜威《吸引力》則唱作俱佳,這是筆者第二次欣賞兩位合奏這首有趣的作品,兩人當晚的演出,雖略顯疲態,但仍令人為其默契感到讚賞。

兩位擊樂家各自為優秀的獨奏者,但是一起合奏時,其演奏本身幾乎更勝於作品自身的藝術價值了,比如在王思雅的二重奏《光點》中,冗長的樂曲卻不見鬆散,委實難得。

在目前的表演藝術生態中,第一個十年很辛苦、第二個十年很艱難。十方樂集堅持了第一個十年,節目冊中的曲目與演奏家總的來說,既紮實又精采,然而接下的第二個十年呢?筆者由衷期盼當晚擠滿演奏廳的觀眾們,若在音樂會中得到一點點感動,能夠持續觀察這類獨立經營的音樂家們,以票房給予最實質的鼓勵,那麼,或許在第二次的十年慶典中,我們可以期待一本不那麼簡陋、外表與內容相符的節目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