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B6文化風信
  • 刊登日期 2006-06-28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陳慶隆
英雄出少年的「2006台南人劇團‧新劇展」

展演名稱:2006台南人劇團‧新劇展(2006 Festival of News Plays) 
展演團體:台南人劇團
展演時間:95.5.20~6.4
展演地點:台南市台南人戲工場
 
許思賢《拾荒者》印證出叔本華的美學──對理性質疑,抬高直觀,鼓吹神秘的審美直觀(李醒塵,1996)。於是,劇中無論以花朵、病床、虛無掩抑的門牆來呈現出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式的心靈場景與其「但願離去是幸,但願永不歸來」(I hope the leaving is joy-ful / and I hope never to return)臨死情殤;或如奇里訶(Giorgio de Chirico)畫作──《神秘憂鬱街道》(Melancholy and Mystery of a Street)的氣氛一般,均處處斑駁而秋氣地精緻營造出夢境與超寫實的格局。

更難得的是其運用謹細綿密的文本對話,增強震撼痙攣的文字張力,拓印出人類的潛意識,令人進入神奇的語彙境界,思考當我們言說「生命」與「愛」時的當下意義究竟是堪,還是不堪。

縱然,蔣韜在戲後的座談中再三強調不願落入任何理論,仍在戲中充分地幽默了戲劇學究的冬烘迂腐。《今天的心情有點藍》在以詼諧、載歌載舞的陽性頹廢與自戀美學粉飾其表之後,卻掩不住知識分子對台灣社會難安的表態。略涉敗德的手法而生剖台灣當前深闇無奈的政治面向之情形,使人聯想到葛蘭西(Antonio Gramsci)所主張的國家機器之霸權概念(Hegemony)。其中討論當前政治人物慣以語言與族群認同的嫻熟操弄(陸揚、王毅,2000)等方式,對社會資源絲毫無腆顏的豪取強奪,實是一絕。同時,這劇自始至終流暢可喜,表露當代青年在面對政局百無聊賴之下自我調侃的生命情調。

而王宏元的《Go!正益晚會‧戰士們迎向發達之路》則洋溢著無限童趣,充分綻放成人國度中罕見的孩提奇幻色彩和不可期的薔薇。儘管結構散漫,幾乎無章法可言,幸而透過陳怡君與陳敝康只能以一個「妙」字作結的演員魅力表現,其清新天真與古靈精怪的氣質,帥氣地擄獲觀眾,使原本不易做到的現場互動霎時成了同樂會,笑聲不絕,更把人嵌入青梅竹馬的甜蜜回憶裡,反呈現一派神奇,竟是無法之法。成功地選角使得看似雜蕪的敘事推衍到青春美麗的氛圍,宛如兒童甩弄晶亮的溜溜球,拋接出「力女」、「日劇」、「美少女才藝」等情節,單刀直入時代女性的話題,直接戲謔「男生羞答答、女生凶巴巴」的世代交替宣言。而這一切僅在彈指、玩笑和不經意之間完成,像是法國影片《敢愛就來》(Jeux d'enfants / Yann Samuell,2004)「賭,還是不賭?」的魔法盒遊戲,讓觀眾在現代戲劇正典的正餐下,亦得以回味兒時吃冰淇淋的時光與心情,更如羅蘭巴特戀人絮語(Roland Barthes,1977)迷惘之雙向運動的語感。

而劇場儀式通過這三稜鏡般青年劇展的洗禮,亦思索文本的莊嚴性和其挑戰。究竟對於戲劇文本而言是理論結構與形式重要呢?還是震撼你我生命的直接感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