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民生報文化風信
  • 刊登日期 2006-11-22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林茂賢
明華園超級劇團 應有超水準演出

展演名稱:何仙姑上、下
展演團體:明華園歌仔戲團
展演時間:95.11.5
展演地點:台北國家戲劇院


「明華園」無疑是目前知名度最高、規模最龐大、獲得政府最多補助的歌仔戲劇團,每場演出都吸引上千觀眾,儼然是歌仔戲的指標劇團;此外,明華園常代表國家到世界各國表演,眾所矚目且深具影響力,在此光環下,我們得以嚴苛的標準檢視明華園的表現。

明華園出身屏東潮州,原為衝州撞府的民間劇團,近年來演出愈來愈以「大片」取勝,以華麗布景、炫爛聲光、盛大場面支撐,卻忽視歌仔戲唱唸屬性和劇情合理性。

為了文詞典雅,刻意咬文嚼字編撰優美華麗的詞藻,觀眾不看字幕就不知所云;音樂曲調雖悅耳動聽,卻盡是新編曲調,連最基本的七字仔、都馬調都闕如。2006年新作《何仙姑》再次凸顯這類長期缺憾。《何仙姑》挾著明華園的知名度與行銷手法,照例造成轟動全場爆滿,全劇場面浩大、布景豪華、服飾華麗、燈光音效絕佳,但劇情荒誕離經,唱詞拗口難懂,實讓人難以接受。

《何》劇其實是武則天艷史加楊貴妃外傳拼湊而成,內容與何仙姑毫無關聯。雖說「傳統戲劇的連本大戲,首破先例,上下兩集」,但就劇情結構而言並無必要分成兩集,反落入「歹戲拖棚」、「千龜落甕」之譏。

本劇劇情混雜,含括愛情、倫理、宮廷、神仙戲,卻造成人神交雜、主題混淆。上集太子「半路認老爸」,輕易認陌生人為義父;叛臣挾持武則天情夫令其號召起義;兩軍交戰情夫竟能入宮與情婦對戲;最後武則天又冊封背叛的情夫,特准其死後為蓬萊大仙。下集劇情仍然離奇,情夫既無修道也無偉大功績竟可成仙;神仙下凡又陸續變身為平廬節度使、安祿山、楊貴妃、武則天等。腳色如此錯亂,並且竄改唐代史實,讓人徒嘆。

《何》具音樂、編曲概以新編曲調為主,唱詞、對白一貫以國語硬拗,全劇唱白都打字幕,觀眾緊盯字幕,無暇觀賞演出。可堪慰藉的是,主要演員整體表現優異,尤其孫翠鳳一人分飾七個腳色,雖是疲於奔命但卻能表現不同腳色的差異性格。陳勝在扮演丑角依然揮灑自如充滿戲感;鄭雅升演技精湛,可惜身材瘦小不易呈現武則天威儀。值得注意的是明華園第三代的陳昭婷、孫詩佩首度擔任主要腳色,不僅讓觀眾耳目一新,且具有薪火相傳的意義。陳進興則改變戲路,由三花轉變武將擔任「粗角」表現十分傑出。

《何仙姑》最成功之處仍在舞台美術,立體舞台、布景華麗、服飾考究、燈光亮麗,且整場演出都無落幕換場,製作群功力果真十分「超級」。

歌仔戲表演應保有歌仔戲音樂、語言、身段的特質,觀眾要看高空特技可觀賞「馬戲團」表演,舞台聲光特效可觀賞綜藝歌舞團,切勿本末倒置、喧賓奪主,不必全以「新編曲調」取代傳統唱腔,更不要以「機關變景」掩飾荒謬的劇情。對於超級劇團我們會以最嚴苛的標準來檢視,不僅為了明華園的發展,更為了歌仔戲的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