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表演藝術雜誌第199期
- 刊登日期 2009-07-01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陳佳彬
從因果諭世走向一切如夢
《閻羅夢》更深一層去闡揚,從內在精神去尋求突破,將過去歷史人物及司馬貌本身的悲劇因素,暴露在我們眼前。司馬貌不是神而是凡人,他在識別與判案方面有人性上的錯誤,形成了歷史與個人雙重悲劇,竭力於人不能只寄望於難以兌現的因果報應的許諾,唯有直面痛苦,人生才顯得深沉。
文字 陳佳彬 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馮夢龍《三言》存著因果報應的故事,其中《諭世明言.鬧陰司司馬貌斷獄》的主人翁司馬貌,被喻為入冥間、遊地獄,用陰間正義對人間禮法維護,實現「救贖」與「勸諭」的倫理宗教觀。而思維京劇《閻羅夢》是文人於自身的窘迫所發出的天問,達到因果報應的主題張揚?還是所謂稀裡糊塗,善惡一鍋煮的人生真相?在新編戲曲中,是創新當代意識的宣揚?還是傳統因果報應的維護?
結局回歸逐夢,似乎提出當代意識的思潮
作為思維京劇又賦予主題何種新的當代意識?《閻羅夢》將司馬貌安排在漢代,其身分與事蹟與《鬧陰司司馬貌斷狀》中的司馬貌無異,唯在劇情搬演上,有所出入。將原先《鬧陰司司馬貌斷狀》中四大冤案,改變為重斷項羽、韓信舊案,牽引出關羽、曹操、李後主、宋太祖……等歷史人物的前世今生、轉世輪迴、因果報應事蹟。並增加司馬貌與吳來及司馬貌之妻的兩段支線故事。劇情走到最後與《鬧陰司司馬貌斷狀》大相逕庭,為如芸芸眾生一般的司馬貌,回到現世,並繼續〈逐夢〉作結。
《閻羅夢》其主題意識有二,一是歷史因果輪迴的主題延伸 ,再者是主題回歸逐夢的主題重申 。歷史因果輪迴的主題延伸是根據劇中對項羽、虞姬、韓信三人的三世恩怨所形成的歷史因果輪迴,完成了歷史事件的建構,形成的三世輪迴的恩怨交織。隨著歷史人物間的恩怨衝突逐漸加劇因果輪迴的渲染,九個歷史人物的三代糾葛,像是三根有利的大柱。而回歸逐夢似乎提出當代意識的思潮,認為逐夢才是人生現實,才是歷史真實,是否道出了因果輪迴,然而生命長河循環理想與錯誤是否證意味著「人生有夢,築夢踏實」的踏著歷史軌跡,循環地走下去。透過劇中每一個人物的生命因果輪迴觀,任司馬貌再如何斷案,也與閻王三百年前的斷書一模一樣,任其聰明也逃不出中國神明之理,否定了原小說中,對於司馬貌這個人物的處理。司馬貌在《閻羅夢》中,夢醒之後回到繼續求官、繼續咒罵閻王、繼續逐夢的原點,正應和著現代人多思維的社會價值思考,再次否定了小說中,神明對於司馬貌這個人物來世託身司馬懿,統一三國成晉的處理。
著眼人性悲劇,《閻羅夢》使人更為同情
一個有成就的作品往往陷入一種迷思,既要創新擁有現代題材的哲理,又要藉古諷今,依靠歷史題材來改編,用以怪誕又富有情感的手法,成就現代社會批判的精神,而《閻羅夢》公案的焦點便在於此。司馬貌,古人也,與今人何干?卻能使今人為之拍案動情呢?司馬貌以今觀古(藉由他入陰曹審理過去歷史人物來觀看過去) ,或以古喻今(藉由他本身的遭遇觀看為今日) ,但均是用一個『以』字來影射,然而這古與今又是什麼關係?可否說是古今相通,相通於古今人性,才使得今人得於了解古人,甚而比古人更了解古人。
思維京劇《閻羅夢》與《鬧陰司司馬貌斷狀》正視人類命運的不合理性,承認了人世間痛苦與災難的不合理性;而其不同之處,在於對司馬貌不同的人物處理。該劇對因果報應的否定,並不構成對其人生的肯定,相反,這是從更深一層去否定,超越了道德,進入人生價值的關照。然而《閻羅夢》更深一層去闡揚,從內在精神去尋求突破,將過去歷史人物及司馬貌本身的悲劇因素,暴露在我們眼前。司馬貌不是神而是凡人,他在識別與判案方面有人性上的錯誤,形成了歷史與個人雙重悲劇,竭力於人不能只寄望於難以兌現的因果報應的許諾,唯有直面痛苦,人生才顯得深沉。《閻羅夢》的意旨與《鬧陰司司馬貌斷狀》正好相反,該劇使得人們更為同情,因為他帶著人性,而《閻羅夢》可敬之處,就在此吧!
(本專欄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與PAR表演藝術雜誌共同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