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文化快遞 No.113
  • 刊登日期 2009-09-30
  • 類別 音樂舞蹈
  • 作者 林芳宜
娛樂性與藝術性的大和解

文│林芳宜 (台新藝術獎提名委員)

近年來,國內絲竹樂朝氣蓬勃,從新生代獨奏家到大樂團,無不紛紛端出創意十足的菜單,全力搶攻表演市場。這其中,又以臺北市立國樂團最為熱鬧,這兩年來從樂團的整體形象呈現到節目設計,不斷地帶給觀眾驚奇。

這場由北市交與國家交響樂團(NSO)前音樂總監簡文彬及雲門二合作的《跳Tone!》即是一場驚奇之作。節目名稱已經透露這是一齣脫離「正常」思維的製作:由雲門二編舞家鄭宗龍與新生代編舞家黃翊以絲竹音樂入舞、簡文彬指揮北市國現場演奏加上雲門二的舞蹈--這些尚屬尋常,但如果跳舞的是北市國的音樂家,而拿著樂器演奏的是雲門二的舞者呢?

這些乍看之下幾乎可稱為「宣傳噱頭」的元素,卻有不只噱頭的質感:黃翊以郭文景非常知名的作品《戲》入舞,《戲》是一套沒有旋律的樂曲,看似隨性的擊樂作品,卻是嚴謹細膩的巧思之作。此次演出雖然只演出半套,但北市國的擊樂演奏家們卻將這首郭文景的佳作表現得十分出色,而相對於無旋律的金屬之聲,黃翊以簡潔卻流暢如水的肢體線條與之共鳴,非常出色。黃翊另一首《TA-TA for Now》以哈察都量的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為音樂,擔任小提琴主奏的NSO首席李宜錦,其精采毫不含糊的炫技演出,彌補了絲竹樂團因先天樂器限制而無法完全展現本曲能量的小小遺憾。鄭宗龍的《樂》讓北市國的音樂家展現「雲門風」的舞姿、讓舞者手持樂器演奏,看似胡鬧玩笑的場面,卻呈現舞蹈與演奏的交錯、模仿、互文的趣味,就如作品的標題:既是樂(ㄌㄜˋ)亦是樂(ㄩㄝˋ),將娛樂的精緻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兩位年輕編舞家除了負責舞蹈的創作之外,也參與了各自舞作的燈光設計,且效果不凡,如《紅》裡輪流打在分組的擊樂團員所形成的方形光暈與前方流動的肢體呈現,形成融洽卻對比的氛圍;而鄭宗龍在《樂》中用高彩度的服裝與鮮亮卻柔和的燈光,也為這首詼諧的作品注入歡愉的能量。無論是哪一個領域的創作者,專注於本業的同時,視野也能涵蓋各個相關環節的他領域,是令人十分欣喜的現象。

音樂類節目往往為了與其他表演藝術類節目爭搶觀眾,總打著各種噱頭與標新立異的標題,卻反而讓觀眾得到共多的失望。「跳Tone!」也打噱頭、指揮更是犧牲到底,獻上顝顱頭造型、以水瓢取代指揮棒,但噱頭之後卻展現藝術性極佳的演出,也帶給觀眾聆聽與觀賞的娛樂性,相信這不僅讓親臨現場的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也定能為絲竹樂團的表演型態贏得更多持續關注的視線,《跳Tone!》是傳統的藝術元素開展新生命的正面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