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文化快遞 No.120
  • 刊登日期 2010-05-01
  • 類別 戲劇戲曲
  • 作者 傅裕惠
全民大劇團創團作《瘋狂電視台》弄拙成巧的酸苦趣味!

2009年22536

台北新舞台

很少作品能像全民大劇團這齣創團作品《瘋狂電視台》,在賣弄搞笑的伎倆之外,讓觀眾分明體會了台上「裝瘋賣傻」的深刻動機。原出身戲劇科班、曾為黑門山上劇團編導的謝念祖,在沈澱經營媒體創作(中天電視節目《全民大悶鍋》與《全民最大黨》等系列和其他電視劇)多年後,回到劇場舞台,成功地利用劇場表演的「當下」特質,一針見血地批判了電視生態,進而使現場觀眾激發一股「全民公敵」的共鳴,開創了現代劇場與媒體鏡頭結合與互動的新例。

 

本劇以「相聲」播報新聞的方式開頭,藉由不同節目企劃的幕後構思和呈現,鋪陳演員唐從聖所飾演的角色「小蔡」,如何與弟弟阿迪在電視圈內求取生存空間;而表態支持的電視經營者羅總(演員羅北安飾演),卻為著現實競爭的因素,成為其他媒體「臥底」的工具。透過劇中六個不同角色人物的反制與情節、身分的翻轉,《瘋狂電視台》竟也搞出「弄巧成拙、弄拙成巧」的趣味!

 

一貫延續電視劇裡政治模仿的嘲諷和諧擬,《瘋》劇編導謝念祖長於劇情翻盤,除了演員卡司調度得宜,也因為題材合適,讓其中幾位以個人特色知名的演員諸如唐從聖、趙正平與台北曲藝團林文彬等,能在「瘋狂電視台」的情節線裡,發揮個人表演空間。比如在以說書與相聲播報新聞的轉播現場,穿插真的現場觀眾上台攪局;或唐從聖「偷渡」演出篇幅大秀模仿麥可.傑克森表演的「八字訣」;和飾演黑道趙哥(演員趙正平)公然挑戰電視購物台主持精神的「沈默」段落等等,都顯然可見編導對每位演員、每種媒介題材的熟悉,偏偏又製造出後設性的趣味──演員的真實行業或情境與戲裡情節人物相似,以致有真實與虛擬敘事情境互為辯證的效果。

 

妙絕的諸如模仿電視兒童節目的「養樂多幸福」、諷刺藍綠亂象的「政治摔角秀」和刻意窮極無聊的「深夜助眠秀」等等,編導創作群不以刻意批判為立場,反而正經八百地將批判對象節目,發揮在觀眾從未想像過的節目構想裡──既然要教育兒童,那麼就教育他們「真相」;如果要繼續藍綠互鬥,乾脆就打上擂台;反正節目窮極無聊,正好用來打發睡不著的時間。如此靈活地對比、運用與掌握喜劇反諷的原理,編導謝念祖從「黑門山上的劇團」作品之後,自是更臻成熟,也值得其他同行創作者的參考。
儘管採取「與觀眾互動」的演出噱頭,《瘋》劇不拔國內製作頭籌,但是請觀眾上台參與電視演出成為臨時演員,讓所謂戲裡(這齣類「瘋狂蜘蛛網」)、戲外(小蔡等人設法克服節目製作的問題)和整個演出環境(來買票的觀眾成為演員,而台下觀眾也透過鏡頭參與)都自成一個敘事空間,並能交互辯證、詮釋,豐富了這個老把戲的意義。

 

遺憾的是,《瘋》劇唯一而單純的虛擬敘事情節(小蔡在「瘋狂電視台」為理想奮鬥等)經常隨著節目設計而輕重搖擺不定,有時候我們看見唐從聖的角色扮演,但更多時候我們看見的是唐從聖的自我展現;由於演出段落因應電視節目的設計而須大量分場,傳統的舞台設計無法在劇場空間裡巧妙回應「電視媒介」這個視覺呈現,拼湊之間似乎顯得有些支離破碎──但仍稍具品質,例如第二段的「電視台生存戰」,看起來有點「危險」。不過,更遺憾的問題在於劇本結構;《瘋》劇裡,每個節目演出段落的效果固然精彩,調性與手法便多雷同,所以才只能從不同電視節目去變換內容,而全劇試圖述說的故事,也不斷停留在同樣的層次裡。

 

過去曾有人試圖在電視節目裡玩劇場(例如《我們一家都是人》),沒想到在劇場裡玩電視能讓觀眾──特別是劇場圈──如此過癮。倘使,這批電視人的跨界不是玩玩或撈撈票房而已,那便值得更多、更深的藝術期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