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文化快遞 No.125
  • 刊登日期 2010-10-01
  • 類別 音樂舞蹈
  • 作者 魏淑美
8213《漣漪效應》光怪陸離的肢體實驗

8213光是團名就挺引人注目,從《三氯乙烷釋放體》、《電子》到《漣漪效應》,幾個舞作名稱也十分不尋常,團長孫梲泰出身京劇世家,美國籍首席舞者方凱欣科班出身,東、西文化與現代、傳統交相撞擊,造就該團積極探索跨領域的肢體實驗及表演模式。

與其他現代舞團相較之下,8213的作品並沒有塑造出統一可辨認的現代舞風格,動作語彙包羅萬象,有現代、爵士、京劇、瑜伽、街舞等,也常將日常動作姿態加以轉化運用。

拼貼嬉戲於當代文化 

8213經常陷溺在浮動飄移的符號意義遊戲之中不能自己,或許適切反應出當代文化拼貼與嬉戲的特質,《電子》中的大聲公有時發出戰爭槍砲聲,時而是街頭熟悉叫賣貨物聲,令人莞爾;但它也會指向舞者內心世界或是周遭大環境,以回音方式自我反駁質疑,向觀眾丟出有關舞蹈劇場定義與表演技巧評判的主觀論斷等問題,顯示出該團對於舞蹈表演美學的探索擁有高度自覺與持續探問究竟的好奇心。

其舞作經常針對當代生活情境作反諷與沉思,《三氯乙烷釋放體》中逆光而出綁扣「靠旗」的舞者,落入時空縫隙之中進入現代荒原,黑暗中,探照燈追逐著沿牆面掙扎閃躲的舞者,與他人連結的觀看行為以及自我隔離的孤絕生活景象交相出現。

去年的《卡漫1.0》則大肆玩弄臺灣社會通俗文化符碼,7-ELEVEN店員招呼客人的身體動作、語言重覆搬弄,擠壓出些許荒謬與無耐的況味,變形的高鐵與銀行logo做為舞台背景,兩個搶著將爆米花、熱狗塞進口中的女人,搬演著食物、欲望與權力的交涉場景。

對峙衝突造就《漣漪效應》

《電子》與《漣漪效應》則都以物質元素與大自然現象做為主軸發想,向外展延其應用層面與可能詮釋意涵。兩齣舞作都讓舞者穿戴橡膠材質服裝,使用螢光色彩及LED燈營造出冷酷異域的氛圍。一開場也都鋪陳出不知所以然闖入現下生存狀態的意味,前者以新生兒顛撲地上扭動抽搐的姿態,慢慢充電向外擴張;後者則以凌厲眼神看望自身所在的化外之境。

《漣漪效應》整體充斥莫名的對峙與衝突氣氛,舞者睜目直視,彷彿前方有個看不見的敵人。先是呈現個人化特色動作,爾後出現小組三三兩兩比劃較勁、群舞隊型變化及個人引發的走位空間變化,這些都搭配有色彩炫目的燈光閃動,卻未見有勾勒出清晰的意象概念,或者明確交代出群體、個體之間的連動關係。

中間段落安排舞者身體大角度向前傾斜,行將倒地前停住,幾個具有街舞背景的團員以單點支撐反轉後拉動作,這些高張力動作標示出到達臨界點、崩陷之前的危險平衡。許多時刻重複出現個體抖動掙扎的畫面,但有時興緻來了大家也會玩起跳房子遊戲,或是打醉拳般玩鬧一番;近結尾處,從上掉落下一整排水壺,一身不透氣厚重衣物前翻後跳的舞者們如逢沙漠甘泉,補充水份後再度上場拚搏,頗有解構表演自身的玩耍意味。

異質元素混搭的拼盤美學

 8213偏愛異質元素的混搭並置,這不僅反映在動作編排與舞句結構上,也顯現在布景、道具和服裝設計上;狂野街舞的精力爆發後,接著是笨拙尋常的生活慣性動作,電腦螢幕空框架與布料縫製大紅花盆栽的對比,潛水衣上卻有著如動物脊柱般的突出物裝飾。

五顏六色的拼盤與異類結盟的奇想固然花俏討喜,可以製造出交相指涉、互文繁複意涵,但是若缺乏整合性脈絡思維,各個段落之間就會出現突兀落差,恐怕只會讓人霧中看花,雖有朦朧之美,但終究不夠真切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