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表演藝術雜誌第216期
  • 刊登日期 2010-12-01
  • 類別 音樂舞蹈
  • 作者 孫榮斌
少即是多 看見安寧--評20X10蕭邦—安寧鋼琴獨奏會

安寧本人對於蕭邦的想法是「減法」,如何能夠將不需要的情緒與戲劇性抽掉,回歸最自然的音樂本質,是安寧此次演奏的訴求,而這正與蕭邦對於音樂獨立性的認知相同:回歸到音樂面向,而非任意與文學藝術結合,將一首樂曲以音樂面貌詮釋,可說是最根本的彈奏方法。

窗明几淨,是聽完安寧演奏的第一個想法。


安寧,中國新生代的出色鋼琴家,曾獲一九九七年伊莉沙白皇后大賽的季軍、二○○三年卡佩爾大賽冠軍,此行受邀參與二○一○蕭邦音樂節之音樂會,除了一曲拉赫瑪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ff)的柯瑞里主題變奏曲以外,演奏了整場的蕭邦曲目。安寧的技巧洗練,音色清晰而透著光彩,彈奏蕭邦樂曲自有其演繹角度,在各為表述的蕭邦詮釋者當中,確有其獨樹風格;然而其樂念卻是相當貼近蕭邦,而筆者亦於本場音樂會中,聽見貼著蕭邦本意所發展出的獨有之處,令人驚嘆。

一場乾淨俐落的獨奏會

安寧的技巧之好,可從整場的連續快速音群當中窺見:快速而俐落的運指,及其對手指之絕佳掌握度,不僅近乎零失誤,更從中聽出寫意而輕鬆;裝飾音符的堆疊不失歌劇性格,連續大跳的音程不見勉強亦不見誇飾,恰如其分的戲劇性可說是穠纖合度。除此之外,和絃的連接少有泛音與殘響,並未加入太多的情緒而營造朦朧之感,整體而言可說是一場乾淨俐落的獨奏會。沒有太多的濫情,是安寧想要帶給觀眾的蕭邦音樂。

這樣的彈奏風格以安寧的清晰音色表述,確實相當合適。安寧本人對於蕭邦的想法是「減法」,如何能夠將不需要的情緒與戲劇性抽掉,回歸最自然的音樂本質,是安寧此次演奏的訴求,而這正與蕭邦對於音樂獨立性的認知相同:回歸到音樂面向,而非任意與文學藝術結合,將一首樂曲以音樂面貌詮釋,可說是最根本的彈奏方法。

這樣的彈奏在蕭邦作品16的《輪旋曲》中盡展華彩。此曲為蕭邦的早期作品,華麗風格的影響下帶出全曲華彩的快速音群,以輕巧飛快的炫技為訴求,安寧演奏得絢爛無比;而簡單的輪旋曲式亦從中顯現樂曲的親和性,易懂且多次反覆的樂句顯得相當可親。對比全場唯一一首非蕭邦的樂曲彈奏,安寧將《柯瑞里主題變奏曲》奏得氣勢磅礡,音量的強弱與音色的尖銳柔膩都拉出極大的對比性,展現拉赫瑪尼諾夫的經典風貌,無可救藥的浪漫。兩曲一比之下,不僅更見安寧對蕭邦詮釋的清新自然,更可見其對於不同作曲家之精確解讀,從而奏出明確的音樂家風格,讓人強烈感受到安寧對於樂曲掌握度之完整。

彈出精簡自然的蕭邦風格

以減法彈奏蕭邦,讓人很自然想到低限主義(minimalism)的精神,這也是安寧的演奏之中所能看見的窗明几淨——如同以低限精神為設計根本的Ikea家具一般,簡明而受大眾喜愛。筆者認為最能闡釋此晚演出的一句話,來自於詩人布朗寧(Robert Browning)於一八五五年詩作中的一句名言:少即是多(Less is more.);而這句話更為低限主義的建築大師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之喜愛,可說是低限主義的代表性名言。如同凡德羅在建築中拿掉繁複的裝飾花雕一般;雖然安寧無法抽走樂曲中的裝飾樂句,然而他以其演繹方式彈出最精簡自然的蕭邦風格,亦屬不易。

此行聆賞安寧的演出,可見其由年輕時的超技琴手,如今已熟成而獨成一家,成了具有獨特思涵之音樂家。上個世代的鋼琴巨匠拉赫瑪尼諾夫曾點名史蘭倩斯卡,讚揚其技巧與內涵之齊頭並進;而到了此世代,史蘭倩斯卡亦不吝讚美新世代的鋼琴家安寧,予其相當高度的肯定。我們極為樂見這樣鋼琴巨擎的世代傳承,也期盼新世代的鋼琴家能以技巧為本,如安寧一般成為內外兼修的鋼琴家,迎向音樂史上的再一波鋼琴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