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中國時報旺來報─新藝見20110327
  • 刊登日期 2011-03-27
  • 類別 音樂舞蹈
  • 作者 梁瑞榮
新世代生活語彙的挑戰

       在台灣,芭蕾舞團經營本不易。經營者秉持著一份對芭蕾舞蹈的熱情與理想,勇往直前,追尋圓夢之路享受於芭蕾國度中。屈指可數的芭蕾舞團中,各自堅守堡壘,每年定期推出舞作,先不論優劣,已屬難得。以南部唯一的『高雄城市芭蕾舞團』而言,苦心經營,一年兩檔「點子鞋」與「年度展演」在南部已奠定應有的口碑。

     以芭蕾創作為宗旨的「點子鞋」今年邁向第八年,相同於往年的製作模式,邀請五位編舞者從不同角度的看見,舞出屬於自己的感受。首先《十七歲》登場,由中青代編舞者林向秀,依舞者年齡和特質編排的獨舞,舞如標題,充滿青春奔放的氣息,在電子樂混搭街舞音樂的活潑節奏中,舞者肢體表現了年輕人特有的俏皮風趣語彙。整支舞蹈企圖表現年少輕狂,自由奔放的不拘思緒。雖然滿場芭蕾舞衣的堆疊或吊掛,試圖豐富舞作的飽滿度,卻仍顯單薄。

     《微笑假期》七個生活片段組曲,由編舞者高辛毓呈現整齣舞蹈輕鬆愉悅的情趣。由兩位男舞者手拿飲料與零食面對觀眾坐著,猶如觀賞眼前的電影般,以簡單的肢體互動揭開序幕。第二段,三位男舞者戲耍三台玩具車的逗趣舞段,不禁令人莞爾這曾擁有許多玩具經驗的年輕世代,對童年的記憶與眷戀不時出現在舞作中,成為獨特又普遍的該世代語彙與手法。第三段的雙人舞表現青春男女溫馨甜蜜,靦腆婉約之情。第四段鮮豔亮眼的橘紅工作服,襯托出兩位男舞者開朗心情,以街景為舞台,多變且互尬的活潑舞姿,揮灑出開懷的活力。第五段似街頭即景般的舞台,呈現黑白的外國街景投影,四位男舞者身隱其中與街景同舞。第六段又回到雙人舞如情侶逛街般的悠遊兩人世界中。最後在皆大歡喜的大群舞中結束。整齣舞作一幕幕如電影般轉動,沒有偉大的技巧或深沉的使命,只在生活、旅行、遊樂的歡愉中,讓《微笑假期》頗具百老匯歌舞氛圍。

     《諧.奏》編舞者張堅貴結合芭蕾與現代技巧,極具炫技的混搭出變奏風格。幽雅簡約的服裝,搭配淡雅樸實的燈光及繽紛俐落的背景投影燈,襯出舞台變幻風貌。尤其選自耳熟能詳的古典舞劇音樂,高潮迭起,熱鬧不已。值得一提的是,三位男舞者的獨舞、雙人舞或群舞,不只表現極為和諧的舞風,更展現動人的活力與亮麗的線條與舞技,深深贏得全場驚嘆。《小人物》由葉名樺自編自舞,有若卓別林式的自我生命調侃與幽默喜感,另方面又呈現一種撲朔迷離,語焉未明的魔幻趣味,似乎還在尋找語彙的表達方式。最後一支舞作《夢》由許程崴創作,整個舞蹈在氤氳幽黯的燈光襯托下,散發一種深邃謎樣的神祕氛圍,似是而非。但舞蹈語彙的闡述反而未能貼近主題發展,降低了想像空間。

     五支作品各自表述,早已跳脫「點子鞋」芭蕾創作的框架,但未脫年輕人的主題與思維,淺顯易懂,不再描述深沉空泛的景致。尤其舞者大部分由北藝大學生捉刀,技巧、表演能力駕輕就熟,舞來不費功夫,凌駕編舞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