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中國時報旺來報─新藝見20110508
  • 刊登日期 2011-05-08
  • 類別 音樂舞蹈
  • 作者 趙玉玲
個人時空中的認同獨白

作品:驫舞劇場《我/不要/臉》時間:2011/04/07~2011/04/10地點:實驗劇場

     周書毅是近年來竄升的幾位青年舞蹈家之一,他的受歡迎與高知名度一方面來自於自身的努力與創意,一方面來自於師長的提拔與推薦、同儕的襄助與激勵,以及粉絲的崇拜與支持。過去幾年來他應邀為台灣現代舞團編舞;參加國際藝術交流活動;獲得國外編舞創作獎項。自2011開年以來,報章雜誌、影像展覽、網路活動都看得到他的身影。在周書毅呈現自編自演的獨舞展《我/不要/臉》之際,幾乎到達訊息過剩的狀態。

     外界大量關注與報導,對個人快速累積知名度與演出宣傳是好事。但令人好奇的是,在不同「報導」、「專訪」或是「觀察」當中,到底哪一個是真正的周書毅?是寫作者想看到的周書毅?還是周書毅希望他人看到的形象?還是兩相呼應?還是以上皆是?在日趨多元化、國際化、網路化、跨界加跨文化的時代,藝術工作者自願或非自願地、發展出多種形象、樣態與認同。有人習慣成自然、毫不自知;有人批判抗拒、嚮往單純;有人悠遊其中、變換自如。面對自己和他人眼中多種的「我」,「個人認同」的衝突、改變、延異、錯亂與並置,具體顯現在日常生活與藝術創作中。

     在觀眾進入實驗劇場前,周書毅已經屈膝蹲踞在一大張椅子上。他的頭部被四角懸吊在空中的白布遮住,乍看之下好似裝置藝術。在一連串手勢與姿態變化後,布幅落下、漸漸沒入地板洞中。在強光照耀下、周書毅的白髮、墨鏡、白臉、黑西裝與黑皮鞋,顯得分外造作刻意。面無表情、看似陌生與冷酷的臉龐,猶如帶著面具般的虛假與僵硬。舞蹈編創刻意拼貼源自於日常生活、現代舞、即興、平劇以及能劇之樣態與動作語彙,動作由踽踽躊躇、到扭曲糾結;由飄蕩飛揚、到沉穩敏捷。舞蹈以不規律的運勁,塑造囈語般的獨舞與分裂錯亂的性格。

     隨著舞作發展、燈光色調與區塊的更動,改變表演場地的氛圍;舞台暗門與地道的運用,誘發舞蹈空間的變異。方格、角落、邊界與坑道,似乎暗示心靈的束縛、框架、壓抑與潛藏。在通俗樂曲、都市噪音、鳥鳴雨聲和電子音效的聲音景觀中,矛盾與衝突的劇場元素刻劃出破碎、扭曲與變異的個人時空。舞作後半段舞台下層出現的公寓門窗與陽台,成為獨舞者爬行、窩藏與鑽探的空間。此時地板下的穿越、地板上的凝滯以及樓層間的移動,突顯上層的開放變化與下層的封閉未知,指稱外在與內在的對比與差異。舞作末了、周書毅穿著猩猩裝入場,獨坐舞台一隅。不禁令人心想:這是偽裝?逃避?延異?還是更新?這首個人時空中的認同獨白,集結創意、技巧與魅力,短短一小時的演出卻是充滿大問題與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