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中國時報旺來報─新藝見20120108
  • 刊登日期 2012-01-09
  • 類別 音樂舞蹈
  • 作者 林亞婷
評雲門舞集《如果沒有你》、《家族合唱》

        雲門舞集2011年在台灣推出的秋季公演包含兩檔舞作──世界首演的《如果沒有你》,以及1997年的《家族合唱》重建。此兩齣作品皆屬「兩廳院民國藝百系列」所規劃的(其他舞蹈節目還有:新古典舞團的《傾杯樂》,以及首度來台的英國皇家芭蕾舞團),也是建國百年國家劇院年底的重頭戲。兩部作品,一新一舊,一輕鬆一沈重,兼顧了在此歷史性的時間點上,林懷民做為藝術家與知識份子的使命感,與舞蹈在歡慶娛樂大眾之雙重功能。

《家族合唱》 

        雲門自1973年創團,近四十年所累積的作品中,在香港回歸的敏感時機首演的《家族合唱》,可視為繼1978年中美斷交時,推出的《薪傳》之延續。(具體明顯的連結,就是《家族合唱》一開頭,從後舞台後方衝出的紅色舞獅,正好銜接著《薪傳》結尾處,鮮紅彩帶與歡樂獅舞的場景。)

        當年的《薪傳》,將台灣人(尤指漢人觀點)的先民史,首度在舞台上沸騰呈現,深深觸動現場所有觀眾。而事隔十九年的《家族合唱》,將當時仍相當避諱的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等政治話題,赤裸裸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這個在節目冊裡,副標定為「一首傷逝悼亡的輓歌」之舞作,透過豐富的肢體表現(一方面,有來自日常洗滌動作如刷牙,洗澡與洗髮;另一方面,又納入源自民間信仰祭典的起乩,抬神轎與燒王船),和多元的劇場視、聽元素(包含大量的巨幅珍貴舊照片,與多種母語進行的口述歷史段落),將台灣土地上生活的人民,被迫接受與容忍的血淚史,冷靜地、不苟言笑地疏離表達,由觀眾自行慢慢沈澱。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特別邀請回雲門,重演當年角色的資深男舞者──飾演受難者的王維銘,與扮演乩童的吳義芳,雖然如今已轉換跑道,重心以教學或編導為主,但其豐富的舞台經驗,深刻詮釋各自角色的複雜性,令人敬佩。而兩位目前分別任職雲門助理藝術總監的李靜君,與雲門2團排練指導的陳秋吟,也再度登台,重新以現今更成熟的身心狀態,面對當年與林懷民共同編創的特定動作。展現靜君本人堅強意志力的「黑衣」角色,其代表性顫抖的手臂與高舉的單腳,幾乎已成為《家族合唱》最俱代表性的段落;而洞悉舞者個性的林懷民,也挑戰外表乖巧的秋吟,放掉一切束縛,盡情狂舞,跨越自我設定的界限。

        相較之下,新進的年輕舞者,雖然在這齣長達約100分鐘的舞蹈中,多段群舞表現得可圈可點,但就沒有像跳《如果沒有你》,這支與他們生活經驗更貼近的舞作,來得優遊自在。

《如果沒有你》 

        由十八首橫跨六、七零年的華語流行歌曲所串連而成的配樂(其中十七首國語歌,僅一首是由伍佰以台語創作演唱的《煞到你》),舞台設計也相較於《家族合唱》單純許多,從頭到尾,只用數面大片的落地鏡轉換場景。節目冊也不避諱表明那些鏡子還是以前2008年舊作《花語》的道具,真是符合目前提倡的環保再利用之概念。

        一開演,就播出這舞作的同名歌曲《如果沒有你》,並由一名身穿紫色細肩長洋裝的女舞者(郭子葳),從一排鏡子中央,自信地站在一束聚光燈下,隨著「一代妖姬」白光嬌柔的歌聲,嫵媚起舞。隨後出現的時空轉換,就由穿著色彩繽紛的群舞者,將觀眾的心情轉到了伍佰「台客」的氛圍。觀眾透過鏡面的反射,彷彿也和舞者們出現在台上,格外熱鬧。緊接著,蘇芮演唱的《是否》,又將節奏轉慢,再度回到一名女子(李姿君)獨舞的形式。其中,她一直將包紮的中(?)指高舉,似乎暗表內心的不滿?

        編舞家在每段歌曲切換歌詞與節奏情境中,就會以不同的方式和音樂互動。例如第四首黃小琥出名的《不只是朋友》,就較具體詮釋歌中意義──由一名男性(蔡銘元)周旋在三、四位女性間。但最後,當他一一和不同女伴共舞後,結局是他幽默地被第一位女生(柯宛均)扛出去,贏得觀眾滿堂喝采。而任賢齊耳熟能詳的《對面的女孩看過來》這首曲調,也幽默地由男舞者(林心放)與三名女生的天真互動,成功表達。

        下半場,選了較多年輕創作者的歌曲,包括第一首周杰倫的《不能說的祕密》──由王立翔獨自在側燈照射下,搭配著重拍的節奏,不斷重複頭部和上半身的向前點動作,如同找不出出口的靈魂,令人惋惜。但整場下來,觀眾最high的段落,絕對是當台上大大的字幕打出:「大家一起唱!」。此刻,全體觀眾如同進了國家劇院的大KTV包廂,在歌詞字幕帶領下,高興地與身旁(不管認識與否)的人,一起唱著蔡琴的《恰似你的溫柔》。

        可惜,到了這齣舞的後段,無論是展現不同愛情階段的情侶或怨偶關係,甚至其他獨舞,整場看下來,肢體動作變化不大(除了李宗軒以街舞方式,帥氣詮釋羅大佑《戀曲1980》之男性魅力);服裝和燈光設計亦然(除了以紅色燈光,打亮周章佞隨著《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這首充滿熱情的恰恰恰拉丁曲調起舞一段)。

      熟悉雲門歷年作品的舞迷,或許會將這齣舞,和同樣選用許多歌曲為配樂的《我的鄉愁,我的歌》(1986)產生聯想。但有趣的是,當年的曲子大多屬河洛語或客家語的經典老歌(例如:《黃昏的故鄉》、《一隻鳥仔哮啾啾》…等等),和這次用的陳綺貞、張震嶽、盧廣仲, 甚至美國長大的ABC王力宏等創作型歌手風格大不相同,展現台灣年輕人充滿創意與活力的一面。

        如此看來,雲門本季推出的兩種反映台灣過去的悲情,與現在的灑脫之舞作,或許正是在我們在邁入下一個百年之時,可以同時從歷史昇華後,正面迎向未來的最佳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