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中國時報旺來報─新藝見20120205
  • 刊登日期 2012-02-05
  • 類別 展覽
  • 作者 呂岱如
你現在醒著,還是在做夢?

     做夢是每人日常的生活經驗,藉由睡眠中潛意識運作的影像、感官狀態,我們得以天馬行空地奔馳到常理以外,突然具備電影特效般的超能力或邏輯常理之外的理解,並坐擁超乎物理性的自由。日前在立方空間所展出的饒加恩個展,便巧妙的以夢的紀錄,作為對跨越日常疆界的省思介媒。

        當主體從現實脫逸到夢境,留在現場的,並非意識的缺席,反而往往由潛意識內部的慾望真實地去披露那不在場的,並與現實橋接連繫,描繪出細膩私密的情感流動。藝術創作者饒加恩雖非直接取徑於精神分析方式來解夢,新作《REM Sleep》卻企圖以夢的回溯紀錄來拼貼、間接描繪東南亞短期移工在台灣的處境,讓原本難以於現實情境中成為觀看對象,也不具合法性語言力量的夢境,轉化為描繪移工現實的一種另類起點,創造超越地理、身分的可能性。

         在三頻道的錄像裝置裡,畫面輪送二十來位在台的外籍移工於其日常工作休憩地點或宿舍內,面對鏡頭直白描述自身在台所際遇的夢境之一。受訪者於簡短的自我介紹後,便進入對夢中景象的敘事,其多半出於異鄉人的思鄉苦澀,為各式各樣與親朋好友分離和死亡相關的惡夢,甚至有被真實應驗的預言等。這些夢的紀錄,當然無法真正再現夢中的情境畫面,卻以一種主體回溯的言說行動(speech act),去賦予這些夢境情結在形式上與美學上的表演性。而在此過程中,移工變成了篩選回憶、選擇敘事、甚至操作整個故事的主體,他們不但是夢中的主角,也是這個紀錄形式中的演繹者,在夢境和現實中間的隱晦交接處,重新部署語言的政治性。

        移工以夢來演繹、傳達自身處境,如此的展演行動更讓他們站在一個超越現實處境之身分、語言、權力的位置,來展開與觀眾的對話,這些夢且有穿透時空的力量,揭露了他們內心裡對於家人、情人的思慕與想念,對於家鄉生活、情感味道的描述等,而觀眾聽著外文發音,看著中英文字幕襯在既熟悉又帶有幾分異國情調的影像,想像著這些奇幻又可以心領神會的故事,也在此重新檢視周遭生活中各個族群的意像,這些往往在社會構成裡被輕易消音和忽略的人物、族群、情感等,在此非夢的展場裡以自由的姿態解放開來,更在這樣的藝術形式中被合法化了;或亦反諷我們日常對其視而不見的一種「睡眠狀態」,去提示那平常被我們麻木滯遺在不動如眠、缺乏反應思索的現實。

     作品名稱《REM Sleep》(Rapid Eye Movement Sleep,譯:快速動眼期睡眠)是生理上的一種睡眠階段,在REM睡眠期,大腦的神經原運動和清醒時差不多,心跳與呼吸速度也同清醒時一樣,會隨著周遭狀況變化而不穩定;REM睡眠期正是做夢時的生理狀態。將此種睡眠階段作為社會觀察的比喻,藝術家說明:「作品關注的是這些夢所發生的生理處境與外在脈絡。」

     《REM Sleep》,是饒加恩作品《Thaindophiliviet》的系列延伸,也持續了他對於台灣90年代南向政策啓動後,由東南亞來到台灣短期工作的勞工的關注與研究。《Thaindophiliviet》舉辦了事件性的泰語和越南語發音課程,透過學習外籍勞工的語言,去研究並彰顯語言、社會階級、權力等議題,凸顯台灣社會中因此一經濟決策而促成的新族群關係流變。饒加恩的藝術創作關注政治性的操作轉移,擅長以觀念性的形式、符號、語言等的交換、脫序、轉譯來省思社會構成中的各種政治、經濟、族群、權力等的流變與異同,作品也多以獨特的幽默感和策略,企圖透過這些對於異同的思辯與理解,體認不同的包容與關懷。

     近來當代藝術常可見到對於不同社會實踐或社會介入的實驗性嘗試和表現,這類作品傳達了某種程度的人文關懷,卻也常被批判如癡人做夢般的無效,對改變現實無能為力,甚至是讓藝術淪為工具化的操弄,反而消費了真正的議題。這些批判的聲浪不啻可為一種創作倫理上提醒,然而筆者也以為這類作品所揭櫫的,並非僅是藝術或能砌築一種改變(effect),而是藝術作為一種召喚的感染力(affect)所在人與人之間牽動的感性回應,在清醒和大夢間的擺動與對種種親歷處境之反省。